叶存洪
现今,音乐、美术、体育三门课在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被忽视了,边缘化了,看黑板旁边的课程表,虽然三门课都“健在”,看似“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了,但只要看看学生文具盒里面的课程表,就会发现三门课都消失了,原来不少学校在玩“阴阳课表”。
这也不能全怪校长,恐怕没有校长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是,你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却站到了你面前。现在教师招聘有一个十分荒唐的现象,就是校长不能参与,新招的教师进了校门,校长方知其是男是女。即使招到了音体美老师,考虑语数英“主课”教师严重不足(源于编制“只减不增”),校长也很可能让他们改教语数英。跟一些校长聊起此事,他们明确地跟我說:“我肯定要先满足主课教学的需要。”结果就变成了“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你的数学是音乐老师教的”。还有一个情形是,新教师按规定要去薄弱学校“支教”“锻炼”,这些音体美教师到那些学校后,也没有音体美课程可教,几年之后回到原来的学校,业务也早荒废得差不多了。
音体美教学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都跑偏了:一讲到音乐课,似乎就是唱歌;一讲到美术课,似乎就是画画;一讲到体育课,似乎就是跑跑跳跳。这些课好像谁都能教。事实上,一些学校有不成文的规矩,工作量不足就“搭猪头肉”,加一门课,教音乐、美术。自己都不会唱,怎么教?到网上下载一首歌,让学生跟着唱。上体育课,就抛个球给学生自己玩,或让学生跑步。
但除了蹦蹦跳跳之外,体育课还有技能技巧,更有体育精神。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它又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有人总结出十二个方面:能耐苦,有目标,重过程,重礼仪,懂传承,善合作,明善恶,守规则,有成就,重感情,不怕输,敢胜利。岂是跑跑跳跳那么简单?
所以,建议行政部门要真正从素质教育、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来看待音体美教育,为中小学配齐音体美专业教师,改变“专职不专业”(开了音体美课程,也有人上课,但都不是专业教师,是“主课”老师为搭配工作量来教的)“专业不专职”(学校有音体美科班出身的专业老师,但让他们改教其他学科去了)的情况。为此,第一,要尊重学校招聘、选拔教师的权利,将教师招聘权还给学校。第二,加强督导,将音体美教学作为专项督导事项,看学校是否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如果连“国家课程”都要“打折扣”,可以对学校“一票否决”。而如果连“国家课程”都不开,天天宣扬自己学校开了多少多少门“校本课程”,那只能是舍本逐末,说出来也未免有些滑稽。第三,协调有关高校,增加音体美专业毕业生的培养量。现在看来,中小学普遍缺乏音体美教师,而高校音体美专业毕业生数量少且“下不去”“留不住”。如何破解?要有切实的措施。
如果专业教师配齐了,就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第一,加强培训。“国培”“省培”“校本培训”在走过了“通识”阶段之后,应更多地聚焦学科怎么教的问题。第二,教研部门要加强指导。教研部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现在都不同程度地忽视其作用,越是重行政权力的地方,越是轻视教研部门。这是“成正比”的,应有所改变。如果省地县三级教研员能够经常性地行走在中小学课堂,对音体美学科的功能回归肯定会有所助力。第三,科学进行教学评估。评估就是导向,也是一根指挥棒。要通过科学的评价,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从而使音体美教学逐渐回归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