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摘 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语流传民间良久,语言简练,直截了当,道理却很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对于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抓好学校起始年级的德育工作体系建设,动摇不得,忽略不得,松懈不得。
[关键词]德育;根基;聚积;实效 ;潜绩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9-0088-0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台起于累土。”无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开始做起。比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这些在今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工程奇迹,对于千百年前的古人,又是何等的不易。然而,人类的先祖就是这样从基础做起,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地完成了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筑稳教师根基,提炼自身素养,润物细无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里宁说过:“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自己须炼其身,做表率。简单地说: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因此,教师的身教做表率作用尤其重要。
每当接任新一届新生班级班主任时,我很兴奋和自豪。因为在送走了一届毕业学生的同时,我又迎来了新的面孔。在这时候,往往很多班主任老师都会对新一届学生及其家长提出很多要求,要求学生和家长必须遵守自己的一套班级管理模式: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和班级各种规章制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书写,下课不大闹;按时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等等,想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学生毕竟是孩子,特别是对于低年段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他们一切都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强,所以相对于对学生提各种要求,教师的榜样作用更有效。
周一至周五,我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必须到学校,在班级里等候每一位学生到校,从不例外。坚持早到校,做好每一样应做好的本职工作,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这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记得一次身体不适,晚到了兩分钟,班上早来了几个学生,他们都跑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说:“陈老师,你迟到哦。”我跟他们道歉并解释自己迟到原因,他们都能理解,还抱着我说:“陈老师,您要好好休息,不要太累了!”中午放学,将所有学生安全送出校门,交付家长们手中,刚回到办公室,就收到了班长易同学父亲(学校班级家委会委员)的短信:陈老师,刚听孩子说您身体不适。您作为一名男班主任老师,从孩子们上小学第一天开始,您为孩子们付出很多,面面俱到,以身作则,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老师,我们家长很放心。我代表全班家长向您道一声“您辛苦了!”看到这短信,我鼻子一酸,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涌上心头,幸福感油然而生。
现在所带新生一年级,班级管理经过两个多月的磨砺,无迟到早退现象,我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大哥哥。班级凝聚力加强,集体荣誉感倍增,逐渐形成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学风和班风。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不到3个月时间里,他们表现非常棒,班级荣获学校“流动红旗”班级5次,在校运会被评为“精神文明优秀班级”称号,班级板报评比获“优胜奖”,刷新了一年级新生班级纪录,这就是一个强大的突破。我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正如家长们所说,老师的自身言行举止有引领作用,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班主任老师做好每一天应做好的本职工作,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如阳光甘露,润物无声。
二、筑稳家长根基,辅助角色转变,引导教育衔接
万事皆有本源。德育核心素养遵循以生活视角重构课堂,意味着学习即生活,“生活法即教育法”,让学习与生活同在。
由此,教师的角色和观念转变很重要。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踏入一个新的环境,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对于小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同时,家长们也处于孩子入小学的焦虑期,各种担心,各种顾虑溢于言表。
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由幼儿园小朋友向小学生角色的转变,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地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手把手地教学生。怎么拿书、怎么读书、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 ……同时,我们也要让家长从幼儿园宝宝家长角色转变为小学生家长角色,做好转变观念和幼小衔接工作。
9月7日如期召开家长会,主题以家长和学生为主体:转观念,做衔接。我从家长们目前实际需求出发,在轻松、愉悦的交谈中,让他们意识到幼儿园学习生活与小学的差异,知晓小学学习和生活的侧重点,“授之以鱼不如在授之以渔”,帮助他们转变观念,使之很快融入小学生活,消减部分家长担心自己和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忧虑。
会后,徐家长用微信给我留言:我开了很多次孩子家长会,这次家长会与以前大不一样,您将老师“要求”变成了“帮助”家长,真了不起!另一王姓家长QQ留言:我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到现在还以为自己孩子还是在上幼儿园,学校老师要求是一样的。但今天听了陈老师您的这次家长会,我受益匪浅,您不是“要”而是“给”,从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实际出发,想我们所想,帮我们消除了顾虑,孩子放在您手上,我彻底放心。谢谢您!
的确,做好家长们转变观念的工作,实现幼小过渡和完美衔接,家校共育,彰显合力,能够增强家长和学生及老师的幸福感。
三、筑稳学生根基,恪守规则,循循善诱,唤醒并绽放花蕾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基础教育中,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涉及方方面面,“守规则,养习惯”是关键,重在体验。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教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将“规则”和“行为习惯”编成学生喜欢的儿歌,教学儿歌,规范行为。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颇具吸引力。还可以让学生读背《弟子规》《三字经》,队会课上可以将《国学经典》通过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生活中互相讲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小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积累经典故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玩中学,做中学。只要我们坚持不懈,适时地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就得到了规范和强化。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始终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平等对待,营造和谐氛围。对教育对象要有爱心,用真情去唤醒待放的花蕾。
“你真棒!”“你能行的,我相信你能做到!”赏识,用一颗爱心和真情唤醒绽放的花蕾。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总有孩子因胆怯、不自信而不能很主动大方地表达自己想法或观点,在平时的课堂上发言声音不响亮,仪态不大方等。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是好啊?我班就有这样的学生,当时是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她说话的声音低得蚊子声音都比她大,话没说半句脸就通红,课堂从来不举手发言,有时调动其积极性发言,声音又小得几乎听不见。针对这种情况,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我从其他科任老师课堂入手,多方面了解,各种方法都尝试了,但结果如出一辙,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我仍坚持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爱。课堂上激励发言,作业本上留鼓励语,在一次偶然的批改作业中,我发现她的家庭作业本中夹有一纸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几句话:“老师,谢谢你。以前是我嫌弃自己笨,又怕同学笑话我。现在我不怕了,课堂上我站起来了。我的作业也有好几个红旗和笑脸啦!谢谢你,谢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马上在那张纸条上写上一句鼓励的话:“你能行的,我相信你能做到!”简短的一句话,唤醒了这个待放的花蕾,这位学生慢慢改变了。在2017年小学毕业考试中,这位学生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武汉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考试。她拿到录取通知时,幸福感洋溢于脸上。其家长短信说:“陈老师:周末愉快!孩子在外校很快适应学习和生活,目前状态很好!信心满满!非常感谢您小学期间的培养和鼓励!”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洞察德育工作细节,做有心人,关注学生所需。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作为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四、筑稳家校根基,落实共育,聚积德育工作实效潜绩
万丈高楼平地起。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单元,也是一个人的个性、品性、人格、是非观念及责任心形成的始发地和养成地,而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在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家校共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校共育是家长、学校在明确主体责任的情况下进行多方配合与沟通,共同培育和教育孩子,从而达到最佳育人效果的一种育人体系和机制。
我们德育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德育工作的使命感,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用心去发现,平等去交流,诚信去碰撞,和谐来摩擦,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和学生,自由交流;侧耳倾听,拉近与家长和学生的距离,靠近他们身旁,走进他们心房;营造和谐、平等氛围;了解家长和学生心声,知他们所想,化他们所疑,解他们所困,满他们之足,着实做好家校共育,聚积德育工作实效潜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抓好基础教育德育工作是本,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只有筑稳根基,才能使德育工作有序健康地开展,才能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最终厚积薄发,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绽放德育之花!
(責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