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升
[摘 要]依托学校资源培养小学生的法治素养有着先天性的优势。教师要有积极的态度,探寻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适应小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让法治教育落到实处。从环境创设、活动载体、课程建设等方面为小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能够增加学生的法治认知、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进而使学生的法治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厚,并最终形成法治信仰。这能使学生带着健康阳光的心态走进社会,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军的主流力量。
[关键词]边境农村;学校资源;法治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9-0004-04
法治是一种国家治理方略,其特点是赋予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素养”在《辞海》中的解释为:“素”指平素,向来;“养”指教育,训练。“素养”指修习,涵养,包括高尚的品质、在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的水平、完善的行为规范、待人处事的态度等。“法治素养”则指公民遵守法律制度的涵养,以及公民接受公平、正义、人权等法治价值的约束和指引的修习。法治素养包括法治认知、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信仰。
公民法治素养是建构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基石。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表决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的战略任务。公民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只有广大公民具备较强的法治素养,才能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培养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升公民作为法治国家建设主体的自觉性,锻炼公民以主体身份参与法治国家建设的能力。
广西有很长的边境线,这些边境线尤其以农村地区为主。在这些偏僻的边境农村,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而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出现,让本应走读的小学生涌向学校寄宿,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性格使得过早集中在一起学习、生活的懵懂小孩产生了诸多问题,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公众的法治素养虽说逐年得到提升,但是,不和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校园欺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现象更是频频引发社会关注。这与公众法治认知不足、法治思维弱化、法治意识淡薄、法治信仰缺失不无关系。法治素养要从娃娃抓起,正确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法治观念尤其重要,不要等学生走入社会才从头开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要对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有足够的重视,明确学校在培养学生法治素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运用学校资源,探寻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方式方法,担负起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任,把好学生步入法治社会的第一关。
一、开展小学法治教育的意义
1.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优良素质和健康人格,而人的优良素质和健康人格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得益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好的习惯是以自我约束为中心的,“熊”孩子普遍不受待见,声讨四起就是有力的实证。
2.现代公民素养的要求
现代公民素养是以平等为核心的政治、法律、道德和文化素养,具体表现为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和文化的多方面知识、规范、行为习惯等。有修养的现代公民,他既会尊重和践行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公认的普遍规范,也会尊重和践行现代社会以平等为基础的各种规范。而二者的重心就是守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对学校而言,应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现代公民为明确目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渗透正确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的心理意识等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公民素养养成教育。而以上种种正确意识的养成,无一不以遵守规则,自我约束为底线。
3.依法治国的社会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现实性、規律性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基本规律,因循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系统环节,要完成从制度构建到精神培育的双重目标。对小学生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法治精神的培育上,即培育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回到家做个好孩子,出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角色意识,最终成为懂法、护法的守法公民。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其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也是国家对我们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基本要求。法治作为社会基石,既是国家稳定的强有力的保证,又是个人得以安享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
5.国家安全稳定的需要
很难想象,秩序混乱的国家,群众能有什么安全感和获得感。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需要法治先行,和谐秩序需要法治维护,惩恶扬善需要法治推动,诚信空间因法治而得到彰显。特别是在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很长的利益链条,催生了多个利益方的经久博弈。只有法治创造的公平环境,才能让曾经的动荡变成长治久安。
6.学校寄宿管理的需要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为重要内容,重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比如,指导学生整理内务,保持宿舍清洁;教育学生遵守校规,在学生公寓(宿舍),严禁赌博、打闹、抽烟、饮酒以及开展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香烟、打火机、蜡烛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进入宿舍,学校要定期清理并作好记录等。这些教育和管理要求都需要学生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含有法治的雏形。
二、提高边境农村寄宿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策略
1.大力进行法治环境创设
法治素养需要长期的 、由浅入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环境的影响无疑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有着先天性优势,因此,学校要有创设法治环境用以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强烈意识。以教育基地的方式进行法治教育环境创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以崇左市宁明县海渊镇中心小学为例,其与团区委、法学会共建的法治教育基地,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广西校园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是根据全国“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大型青少年普法活动组委会和自治区依法治桂领导小组关于“六五”普法工作的有关部署,为了扎实推进全区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由自治区法学会牵头组织的法制教育基地。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探索积累创新校园管理的成功经验,推动全区校园青少年法制教育,以校园青少年法制教育带动社会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海渊镇中心小学在2014年5月被命名为“广西校园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属第二批。基地的建立,在改善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环境、稳定社会治安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广大青少年以及当地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法治教育基地”的成立,无疑是给学校建立了一个长效、有序的稳固基础。为了保证“法治教育基地”的长期和有效化,学校的基地建设呈立体的空间布局。含法治广场、法治教育展厅、覆盖至每个班级的法治宣传版画及可移动式法治主题宣传栏。通过全方位的空间布局,由内而外,给学生无所不在的教育影响。
(1)法治广场(含主题雕塑和浮雕)。
法治广场位于法治教育展厅的正前方,与少先队科技园和操场相接,有法治主題雕塑和法治主题浮雕长墙两组景观。法治主题雕塑的创意为方圆。米黄色瓷砖的长方体底座的上方,矗立着一个巨大的不锈钢圆环,一个同样巨大的不锈钢四方形,与地面平行,从圆环中间穿过,与之相交相扣,圆环的正前方有大大的篆刻字体“法”字,四方形的四条边亦用阴阳篆刻的方式罗列着各种书法体例的“法”字,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字意旨规则,在学校表现为守则,在社会表现为法律。圆环与底座相接处,还立有一个砝码,既指学生做事要像称东西一样要仔细掂量,思前想后,又暗指法院中象征公平正义的法槌。整个雕塑寓意深刻。法治主题浮雕长墙为仿铜材质,以农耕社会的要素作为背景,以从古至今的时间为序雕刻列举了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法典,包括著名的《大明律》,表现了我国的法治进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赫赫在目,影响深远。
(2)法治教育展厅。
其中包括图文展区、实物展区和电子展区三个大块(图文展区:交通安全、涉黄涉赌、反毒、反家校暴力、反恐、反性侵、反邪教、文明上网;实物展区:管制道具、毒品;电子展区:电子屏幕——安全、电脑——毒品)
图文展区内容:主要选择现实生活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交通安全、反黄赌毒、防拐骗、反家校暴力、反恐防暴、反性侵、反邪教、文明上网等八大块的内容。交通安全块,以交通标识、自行车使用常识、乘车须知、如何过马路、行路常识、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等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反黄赌毒块,以什么是色情、赌博、毒品及其危害和远离色情、赌博和毒品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防拐骗块,主要以与陌生人接触的方法技巧、识破骗术提高安全意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反家校暴力块,主要以什么是暴力,当暴力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如何寻求帮助为内容;反恐防暴块,以什么是恐怖活动,如何远离恐怖活动,减少恐怖活动对自己的伤害为内容;反性侵块,教给学生短衣短裤覆盖的身体部位不能让人抚摸的常识及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对性侵说“不”的基本意识;反邪教块,以认清什么是邪教和邪教的危害为主要教育内容;文明上网块,教会学生预防网络成瘾。整个展区图文并茂,色块调配合理,还配以儿歌、小测试等强化了展厅的教育效果。
实物展区内容:分两个展柜,分别展示公安部门明令禁止的管制刀具(真品)和传统意义上的毒品及新型毒品(仿真品),直观生动而不是仅从概念上教会学生认识违禁品,其视觉冲击力大,极具震撼力。
电子展区:有电子屏幕展示、电脑搜索两个区域。电子屏幕展示区主要播放法律案例和安全警示的视频,每次开放时有选择地播放;电脑搜索区则让学生通过电脑自主搜寻有关毒品的系列知识,包括毒品的生物种植、地域、提炼加工、种类、吸食方式、吸食后果、吸毒戒毒案例等,是对实物展区毒品知识的补充,说服力更强。
(3)法治宣传版画(辐射至每班)。
作为广场和展厅的延伸,学校把法治宣传版画布置到了每个班级的窗台走廊上,每个班两版,一共布置了近百版。与展厅图文展区的内容不同,班级版画以法律知识为主,配以案例,生动地向学生讲述了我们身边的法律知识,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可移动法治宣传栏(如宪法日、核心价值观)。
学校还制作了八版可移动的不锈钢宣传栏,用以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制作喷绘板报,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如“12.4宪法日”就制作了宪法知识宣传板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则用了图解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可移动宣传栏克服了固定式宣传栏的种种不便,更便于抓住教育时机。
2.开发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曾做过科学论断:“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但如何教育,应依照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相应的教育方式。鉴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 他们一般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和接受法律知识,因此, 學校法治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多种渠道 、多种形式 ,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开展 ,让法律知识不知不觉地融入学生的头脑中 ,从而提高学生学“法”的兴趣性和自觉性 ,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配合环境的创设如法治教育基地的创设,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小小解说员”培训及上岗。
为了全面有效地提高在校学生的法治观念, 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作用,我们可以成立“小小基地解说员”学生团队,通过招聘方式选拔解说员,教会“小小解说员”理解基地的布局、内容,培训解说的顺序、方法,让“小小解说员”引导同学有序参观。这样就在学生中培养了一批法治宣传骨干力量, 能够推进学校法治教育的多方位开展, 营造出一个浓厚的体现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 ,从而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受到良好的法治环境的熏陶 。几年来,诲渊小学的“小小解说员”不仅为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还对附近的兄弟学校 、来访人员等进行法治宣传 ,观众人数达 2 千多人次。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建立年段、班级法治教育小组,发挥学校法律知识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对班级法治教育宣传骨干的培训,使班级能够独自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既丰富学生的生活,又有助于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
(2)“团客式”及“散客式”开放接待。
展厅的开放,可采取指定时间开放和不指定时间开放两种形式。指定时间开放是把参观展厅作为课程列入课表,每周安排几个班到展区参观,一次一个班,科任教师组织,“小小解说员”讲解。这种集中的参观方式我们称之为“团客”。而周二至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则为学生自由参观,“小小解说员”不全程讲解,但要接受同学的咨询,为有疑问的同学答疑。这样的参观方式称之为“散客”。“团客式”及“散客式”开放接待方式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方便了学生法律常识的学习与习得。
(3)感悟展板。
学生参观完展区后的后续教育怎么做?是放任自流还是趁热打铁?为了及时巩固学生的参观体验,可在展厅外设置感悟展板,用以粘贴学生参观后的体会感悟。感悟的字数不在于多,关键在于情感流露要真实,并在每周、每月及期末评出最佳感悟(评论),发给学校美德银行进行积分,让学生换取自己最喜欢的纪念品。这样就能够跟学校既有的德育机制(美德银行等)连在一起,形成新的更为广阔的教育网络。
(4)竞赛——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征文竞赛。
马克思曾说:“努力向公众传播新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法律的基本原理和精神, 似乎比向他们灌输大量的法律条文更容易收到预期效果。”小学生的法治教育要注重内化,要让知识与实践并重。学校要坚持展厅内教育与展厅外教育相结合 ,组织生动活泼 、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实践中真正懂得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哪些禁止做 ,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品质。为此,学校可以每年举办法治教育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征文竞赛等,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知识竞赛让学生明晰是非与对错;手抄报竞赛让学生懂得了正能量的宣扬;征文竞赛则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故事中看到法律与运用法律的影子,从而在学生的心中种下法律意识的种子。
(5)法治教育游戏设计。
如何达到“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让法律知识不知不觉地融入学生的头脑中 ,从而提高他们学‘法的兴趣性和自觉性 ,养成较强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呢?我们可以运用扑克这一大众化、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的游戏载体,在54张牌中,规划法律知识点、表现形式,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玩法,让普法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细节,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我们还可以设计跳棋形式,让学生跟着棋子的行程,不断攻破法律知识难题,使学生既得到游戏的快乐,又有知识收获。
3.建设丰富多彩的法治课程
(1)进行学科教学的法治教育渗透。
首先,依托专门的学科进行法治教育。在初中,这门学科是政治;在小学,这门学科则是思品。我们可以通过思品教学,加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力度,增加思品教学的法治教育含金量,形成以思品学科教学为主的学生法治素养培养体系。通过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法治教育因素,真正在课堂上唱响法治素养培养的主旋律。其次,可以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适当渗透法治教育的内容。科学课讲环境保护,可以引入《环境保护法》;美术课绘画生活场景,可以引导学生画小小法庭;上信息课可以让学生搜寻有关法治的信息;上数学课可以让学生统计空气污染、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等,形成折线统计图;甚至在不同学科的课堂小结中,都可以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治因素恰当的点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治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朗起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主题活动。
如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晨会中的法治教育内容;聘请法治辅导员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法治情景剧、法治书法、绘画、篆刻、剪纸等艺术活动;法治演讲、普法读书活动;法治辩论比赛、诗歌朗诵、文艺演出;动漫、微电影创作大赛;法律知识大讲堂;小手拉大手,我是“小小法治宣传员”……这些活动学校可以视实际情况选择开展,拟订方案,精心组织,争取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3)开发独具特色的法治校本课程。
[①]可以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其他学校校本课程中选取能够适应学生发展需求、适应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将其运用到法治教育教学中。
[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或结构性调整,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恰当的课程。
[③]在国家和地方课程之外有针对性地设计新课程。如将法治教育游戏化,创设法治教育游戏课程,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对学生法治进行法治素养的培养。
[④]进行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跟踪,建立学生法治素养培养档案袋。
[⑤]完善法治素养培养课程评价机制。这其中包括课程目标是否具体,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学生实际,课程方案编排是否科学,是否切实可行,课程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通过评价,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所开发的课程的缺陷与不足,在以后的开发工作中能够不断完善,以激发创造性,提升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法治素养培养的良好时期。我们教师要怀揣一颗责任之心,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挖掘学校的教育优势,全方位地去培养学生的基本法治素养,增加学生的法治认知、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进而使学生的法治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厚,并最终形成法治信仰,使学生能够带着健康阳光的心态走进社会,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军的主流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杨震. 不断提高公民法治素养[N/OL].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13[2019-01-11].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bkwz/201503/t20150329_1565350.shtml.
[2] 李昌祖,赵玉林. 公民法治素养概念、评估体系及特点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 张冲.公民法治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分析[D].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2013.
[4] 来君.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探析[J].攀登,2012(2).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