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玉
【摘要】本文论述微课教学与故事教学法的融合要把握三个环节:课始趣生,微课设计要凸显故事教学的趣味性;课中趣浓,微课教学要讲求探究思考与知识升华;课终趣延,微课练习要引导学生总结延伸。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 小学数学 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44-02
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并设计有效的探究方案,是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痼疾。怎样有效解决此问题呢?微课教学与故事教学法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因为故事之于数学,仿如盐之于汤,可以提味增鲜,使其融入微课教学,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透彻、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而巩固深化概念认知,为学生提供系统知识构建的有趣平台,对于培养学龄初儿童的数学兴趣更是大有益处[1]。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对故事教学法与微课教学的融合路径做一些探讨。
一、课始趣生,微课设计要凸显故事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经由既有知识推理得出,即依循数学知识逻辑结构进行推导学习;二是从历史中寻找约定俗成类的数学关系[2]。以前者为例,在刚刚接触“分数”概念时,往往有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把握不清,或是不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区别。针对此问题,在《分数基本性质》微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编撰若干有趣的故事供学生阅读(如《唐僧分饼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片段一:某日,唐僧一行取经化缘获得三张同等大小的饼(视频演示西游记相应片段及三张饼),唐僧将三张饼分别分为4等份、8等份和12等份,让悟空、悟净、八戒三个徒弟依次取出其中的3份、6份和9份。同学们,你们认为唐僧的分配方式合理吗?看上去八戒分到的饼最多啊,是因为他饭量最大吗?
通过微课故事环节的导入,学生自然会产生疑惑,难道唐僧真的是偏爱八戒吗?根据微课的提示,带着强烈求知欲的学生自行使用纸、笔、圆规、直尺等学具进行验证,当他们对比后发现[34]、[68]、[912]相等时,深刻理解了分数的表现形式。
二、课中趣浓,微课教学要讲求探究思考与知识升华
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对于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尤为关键,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分化点,也是学生智慧的开窍点。将故事资源融入微课教学,就是借助它们形象生动的呈现形式,引导学生自我找寻其数学认知结构中与章节知识点最为接近的知识或经验作为“固着点”,实现知识的顺应或同化。因此,教师可以将若干微课故事、教学视频串联起来,糅合知识重难点,以帮助学生品味其中的内涵,渐趋形成知识表象,相对于贫乏的语言表述而言,可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3]。如《位置的表示方法》一课,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片段中融入勒内·笛卡尔的数学史故事,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应用新知,并实现知识的升华。
(一)概念探究
教师在设计微课时简要介绍勒内·笛卡尔在数学史中的重要地位,讲述笛卡尔发现坐标系的故事。
教学片段二:动画展示天花板与苍蝇图片,生成导向性问题:“苍蝇处于天花板边界时,如何确定它的位置?”(启发学生联想应用数射线相关概念)
图1中动画逐步呈现数射线,学生观察得出结论:苍蝇在数射线上的位置是7。数射线上,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勒内·笛卡尔又发现,苍蝇在天花板上不停地飞舞,最后停在天花板中间位置。学生以多种方法描述苍蝇的位置,结合数射线概念,提出简洁方法:以横、竖两条数射线来表示苍蝇的位置,即第5列第6行。
勒内·笛卡尔的表达方法是(5,6),而后延申学习数对的概念、读法及组成。
借由勒内·笛卡尔发现数对概念的故事,让学生从数学史故事和生活情境中主动发现、提炼,获得数学问题,聚焦数学问题得出结论,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意识都大有裨益。结合“苍蝇的位置问题”,引领学生从解题规划或思路上逐步解析,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迁移已有知识经验,由此起到新问题转化为旧经验的作用。
(二)新知应用
知识的应用是对新概念最好的巩固。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可依托勒内·笛卡尔数学故事,将一系列数学故事串联起来,以持续强化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三:动画或视频展示勒内·笛卡尔在皇家大亨利学院学习的画面。授课教师取出一张座位表,请若干名学生作自我介绍。
问:你能用数对的概念描述他们的位置吗?
在应用数对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學生对确定起点(横轴、纵轴的确立)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确定位置的原则即“先横后纵”。
教师还可以在视频后部分插入若干时事新闻,如“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2018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等,结合主席台、入场代表队队列照片等让学生找出对应人名的位置并以数对概念表示,或给出数对找出是谁的位置,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数对”概念。
(三)知识升华
知识升华部分,教师可以设计“笛卡尔寻宝”的故事,引导学生重温、巩固微课知识点。
教学片段四:周末,勒内·笛卡尔与密友克莉丝汀、比克曼一起去欣赏歌剧,他们分别坐在4排1座、3排5座、6排1座。请你用圆点将他们的位置在图中(图2)标注出来,并用数对概念进行表述。
克莉丝汀告诉笛卡尔,剧院中隐藏着一个宝箱,并送给他宝藏图(图3)。问:如何用数对的知识帮助笛卡尔发现宝藏?请以数对形式记录笛卡尔的寻宝过程。
在知识升华阶段,学生经历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其问题解决策略涉及数对、位置规则、画图等,使已有经验、新获得知识得以沟通转化,聚焦数对知识掌握应用的问号一个接着一个,思维碰撞的火花不断迸射,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不断应用新知解决了数学问题,其数学经验也得以积淀丰富。
三、课终趣延,微课练习要引导学生总结延伸
微课教学设计应当立足培养学生较高数学素养的发展目标,不但要营造生动鲜活的故事教学氛围,更要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捋清、抓住数学学习的系统脉络。课始部分,学生朦朦胧胧中看的是热闹;课中部分要引导学生品味咀嚼数学故事中的知识点;课后部分则要让学生从中提炼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例如,笛卡尔故事的结局部分,微课生成问题:在笛卡尔发现直角坐标系的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请尝试总结数对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电影院、经纬线等)。作业:在图4中画一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以数对形式表示出来。
课终环节,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驻足反思、概括、提炼以巩固新知,使学生的概括与反思能力得到真正的成长[4]。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规划或思路,数学素养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
在研讨、备课、试教等环节,我们可以发现,数学不仅是绝对真理的集合,教师同样可以赋予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元素,适当改编教学小故事,借助微课视频、动画等形式为学生呈现整个概念的发展过程,具有提供探究机会、辅助概念认知等多重功能,值得我们进一步摸索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智慧,郑晓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J].数字教育,2015(4)
[2]孙彩云.小学数学微课应用初探——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
[3]王秀成.绘本故事,开启数学学习:以“10的认识”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6)
[4]任卫兵.数学对故事的邀请:小学“匹配型数学故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5(3)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