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9-04-12 00:13王海涛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王海涛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应该合理利用教材、挖掘有价值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反思的建议,使课堂生成资源真正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生成 课堂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22-02

小学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基础学科,它源于生活,并直接导致了课堂生成资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时候学生会提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或者会引出一些新的知识,对此,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就可以达到“一生二,二生三”的效果,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显然,课堂生成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很重要的。然而,如果课堂生成资源出现后,教师不能够正确引导,使其与教学内容相关,就无法真正发挥课堂生成资源的作用。

一、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意义

由于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十分丰富,因而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话题,而且很多话题并不在教师的教学预设中。这时,教师如果选择回避,就容易出现课堂吵闹、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但是,如果教师能及时把握机会,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以此正确地引导学生,就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

比如,小学课本里的生字词、古诗文、课文背诵等,不同的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理解不同,从而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如果教师能抓住课堂生成的差异型资源吸引学生分析、讨论不同的观点,就能让学生感觉学习新颖有趣,进而对所学习的知识更加感兴趣。又如,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差错或突发事件,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利用,就能够让这些鲜活的案例成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知识的良好资源,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拓展知识。

具体而言,课堂生成资源的作用有三: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之余可以稍微放松;二是拓展的课外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三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二、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学习语文的主要资料,因此,开发课堂生成资源首先要详细地讲解教材内容,合理地利用每一课及后面的课后阅读。语文教材既然面向的是全国的小学生,必然经过各大教育机构及各大教育名家的详细讨论和周密安排,其中的内容学生都应当掌握和理解。

比如,教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雨中》时,笔者让学生阅读文章,同时在文中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之后请老师或同伴进行答疑。此时,有一名学生划出一个句子“车上装着两大箩筐苹果,红红的,堆得冒出了箩筐”,问:为什么这里要用“冒”字呢?我认为“冒”字用在这里不好,应当用“满”或者“露”,因为“冒”的话,就显得苹果太多,箩筐装不下,在车上的话,就容易掉出来。这时,有学生回答道:“作者在这里就是想表达苹果太多,箩筐都装不下了。”又有一名学生接着说:“用‘满和‘露的话,表现出苹果就只是平框,刚刚出来一点点。”这些生成资源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生发而来的,教师应该首先表扬回答问题的两名学生,然后鼓励提问的学生转述刚才两名学生的解答,以此检查该生是否已经理解这一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发挥资源生成的作用,顺势引导:请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三幅不同的箩筐和苹果图,你能区分哪个箩筐的苹果是“满”出来的,哪个是“冒”出来的,哪个是“露”出来的吗?促使学生根据画面进行理解和想象,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二)挖掘有价值的问题

一般而言,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可以分为差异型、过错型、突发型三种类型。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小学生在认知等各项能力上存在着高低,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道题目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在很多时候,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未意识到的,另一些学生便已经意识到,而且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当选择有价值的个别问题进行再次提问,让学生都参与其中,一起讨论,从而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见解,生成有用的资源。

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的教学为例,有的学生会问:我们平时不是用“几根线”的吗?文章中的“几痕细线”是什么意思呢?是作者的失误还是教材本身的错误?其实这个问题特别好,连教师可能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全文,最后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细线”其实指的是电线,与“根”相比的话,“痕”显得细很多,所以用“痕”比用“根”更能体现电线“细”的特征。而且“痕”本身就有痕迹的涵义,从远处看电线,就显得更细。这时候教师只要再轻轻总结“在语文中,用法没有对错,只有精准,看谁的用法更加准确”,就能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力丰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这一特点,并且懂得合理利用学生的想象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以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和想象。教师合理地利用好这一课堂资源,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一文的教学为例,有的学生一看课题就开始想象:天鹅会有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和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然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象,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样利用学生的想象进行课文导读,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并且通过全班讨论和分享,进一步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了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充分利用学生的反思

在教学中,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当出现偏离教学内容的话题时,教师应该学会倾听,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并通过师生交流,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反思,然后再利用学生反思进行教学引导。

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九色鹿》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九色鹿“救人”“被出賣”“发出呵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分析九色鹿、调达和国王的品质,并思考自己或身边的人过去有没有类似调达的行为,最好是能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后就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如“九色鹿乐于助人,调达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国王善于倾听”“书上都是骗人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九色鹿”“在利益面前每个人都能从调达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反思进行引导或纠正,例如,对于“书上都是骗人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九色鹿”这一观点,教师可以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为例,让学生知道虽然现实生活中并不真的有孙悟空,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都喜欢这个角色,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个神话故事主要是向我们说明某些道理,没有必要去追究是否真有这样一种动物。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反思开展教学,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并且使课堂更有“生活味”。

课堂生成资源有好处有坏处,教师利用得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丰富知识;若是用不好,其中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教师面对与教学内容不符的课堂生成资源时,敢于摒弃原来的教学方案,灵活运用生成的课堂资源,让其真正为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倒推破难点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利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