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雅 王欣心 李彦奇 刘超 田丽娜 任航 肖丹朝 许京春 谢彧洋
经性传播已成为北京市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传播的主要途径[1],性病门诊就诊者通常因为高危性行为后,身体出现疑似性病症状而就诊。因此,分析此类高危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并对其开展针对性干预,对于预防艾滋病有重要意义[2]。为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人群中AIDS及五种常见性病的感染情况,于2013-2017年,对北京市某性病门诊就诊者开展了系列横断面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调查对象 性病门诊就诊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clinic attends, STD)指首次来性病门诊诊治性病且年龄>15岁的就诊者。不包括生殖医学咨询者、在皮肤性病科就诊的皮肤病患者以及因参加各类防治项目而被召集者。
1.2调查方法 2013-2017年每年4-6月,在北京市某性病门诊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在调查期间连续采样,直至样本量达到要求。医务人员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符合条件的性病门诊就诊者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和高危行为信息,同时采集静脉血样。对完成血样采集、检测及问卷调查的数据纳入分析。
1.3实验室检测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HIV抗体检测采用2次血清酶联系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分别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依次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两次结果均为阳性者采用蛋白印迹试验进行确证, HIV确认试剂为上海英旻泰技术科技有限公司IMT,确认试验阳性者即判定为HIV阳性。梅毒采用ELISA初筛,复检为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circle card test, RPR)。淋病等4种常见性病以问卷调查中自报被诊断为性病病例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描述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χ2检验进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当格子里的理论频数<5时,采用Fisher’s检验。
2.1一般人口学情况 除2013年调查801例外,2014-2017年每年调查800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调查4 001例,其中男性2 000例,女性2 001例,平均年龄为(35.85±11.71)岁,中位数是33岁;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6.53%(3 862/4 001);户籍中北京本地调查对象占51.11%(2 045/4 001);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占55.43%(2 218/4 001);婚姻状况为已婚/同居的占66.01%(2 641/4 001)。
2.2HIV及常见性病感染情况 HIV抗体累计阳性率为2.10%(84/4 001),2016年HIV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25%(26/800),2013-2017年,HIV抗体阳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趋势χ2=33.39,P=0.00);梅毒累积RPR阳性率为29.57%(1 182/4 001),2015年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为45.38%(363/800),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趋势χ2=33.24,P=0.00);自报告被诊断为淋病、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的比例分别为0.57%(23/4 001)、0.20%(8/4 001)、14.97(599/4 001)和1.95%(78/4 001)。2017年淋病、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自报告被诊断的病例最多,分别为0.88%(7/800)、0.63%(5/800)、19.50%(156/800)和2.75%(22/800)。2013-2017年,总体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自报告被诊断的病例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沙眼衣原体(趋势χ2=19.47,P=0.00)、尖锐湿疣(趋势χ2=182.58,P=0.00)和生殖器疱疹(趋势χ2=21.57,P=0.00,图1)。
图1 2013-2017年HIV及五种常见性病自报感染情况
2.3感染人群分布情况 调查显示,20~40岁年龄组梅毒、尖锐湿疣阳性率高于其他组;除梅毒外,HIV、淋病、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这四种疾病均为男性高发于女性;HIV抗体阳性率户籍为外地的高于本地,其他的性病未有明显差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阳性率高于其他组;未婚者HIV及淋病阳性率高于其他组,已婚/同居者梅毒、尖锐湿疣阳性率高于其他组(表1)。
2.4影响性病门诊就诊人群HIV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感染(1=感染,0=未感染)HIV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等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近半年高危性行为、性病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相关服务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经χ2检验得知,婚姻、户籍、文化程度、性别、近半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近一年是否做过HIV抗体检测及是否感染梅毒是HIV 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逐步向后法(α入=0. 05,α出=0. 10)对以上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婚(OR=2.53)、外地(OR=2.32)、男性(OR=18.84)、近半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OR=5.56)及合并梅毒感染(OR=2.56)是HIV 感染的危险因素(表2)。
表1 2013-2017年北京市某性病门诊就诊者HIV及五种常见性病不同人口学特征分布情况
注:沙眼衣原体因阳性例数太少无意义未列入统计。
2.5HIV抗体阳性者流行病学特征 84例HIV抗体阳性者中有79例为男性(79/84),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有63例(63/84),外地户籍58例(58/84),其中,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29人(29/58),汉族80人(80/84),未婚47人(47/8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9人(49/84)。84例HIV抗体阳性者中传播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有69例(69/84)。其次是非婚异性行为12例(12/84),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配偶阳性者有3例,均为女性。
3.12013-2017年,北京市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监测数据显示,HIV抗体阳性率维持在1.63%~3.25%之间[3]。监测发现,未婚、外地、男性及近半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是导致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郭伟等[4]有关研究相似。调查结果显示,男男性行为和非婚非商的异性性接触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5-6],且该人群艾滋病知晓率普遍较高,存在知行分离现象,提示在加大干预检测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生物学防治措施,如暴露前预防用药等[7]。
3.2梅毒与HIV存在共同的传播途径和相似的危险因素,梅毒患者有更高的几率获得艾滋病毒感染[8-9]。监测发现,梅毒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10]。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男性在婚外性行为上更具有主动性,存在的商业性性行为高于女性[11],一人感染造成多名女性感染;另一方面可能与监测门诊有关,女性受检机会多,不排除监测过程中纳入部分转诊就诊者。2015年以来,梅毒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近两年北京市开始疏解外来人口,对全市艾滋病哨点监测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与强化规范哨点监测工作流程,严格纳入调查对象有关。
3.3许多高危人群对性病危害的认识远不如对艾滋病的认识[12]。由于该研究采用了回顾性方法统计,而感染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较少主动检查,导致病例过少。监测结果显示,自报被诊断为淋病、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的病例在调查人群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淋病、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好发于20~39岁男性中,与广东、甘肃等地区报告结果基本一致[13-15],因此,性活跃人群仍为性病高发人群,是今后干预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