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培丽 刘振红 武书彦 张良军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长幅度有所减缓,流行模式呈多元化。近年来,15岁及以上的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人数逐年稳步快速上升[1,2],2015年1-10月份共报告2 662例学生感染者和病人,比2014年同期增加27.8%,青年学生已然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2]。青年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变化是造成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3],有研究表明,北京市延庆区高中学生群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性行为发生率高[4,5]。本研究欲评价在延庆区高中学生群体中,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为依托的艾滋病干预活动效果,为下一步延庆区的学生群体的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1.1对象 将延庆区的5所高中学校均作为研究现场,这5所高中学校分别是延庆一中,延庆二中,延庆三中,延庆五中和延庆六中。考虑各个学校的学生总人数,以班级为单位按比例整群抽取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调查采用相同的方法。
1.2现场调查 自行编制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学人口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感染风险认知和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等。2016年5-7月,开展干预前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收集数据,共调查50个班级,回收有效问卷1 484份。2017年9月-2018年3月,以班级为单位在各个学校开展干预活动。2018年4-5月开展干预后的调查,干预后共调查班级50个,回收有效问卷1 518份。
1.3质量控制 参加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的调查员均进行了统一培训,干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每个学校每个月都要上报干预进度和干预记录表。数据录入前和录入后均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完整性和准备性,并对录入数据的30%进行抽查,确保其准确无误。
1.4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8月为干预筹备期。干预前调查结束后,根据干预前调查的结果,由项目专家组设计培训方案,对各个学校的健康教育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宣教技巧两个方面;并指导各个学校的老师,制作适合本校学生宣讲的PPT课件,课件制作完成后,再由专家组对各个学校的PPT课件进行修改完善。2017年9月-2018年3月,健康教育老师们开始在各个学校开展性病艾滋病干预活动。干预活动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为依托,以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为主,并通过发放材料、播放视频、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精心干预。干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干预频率为1~2次每学期,每次40 min。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 Data 3.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率的比较主要采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大样本的Z检验。
2.1社会学人口特征 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 484份和1 518份。参加干预前调查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7.123 ±0.954)岁,参加干预后调查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7.182±0.99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5,P>0.05)。参加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的研究对象在性别、民族、家庭所在地、年级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干预前后社会学人口特征
2.2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研究对象艾滋病相关知晓(知晓的定义为回答对6题及以上)情况得到提高(P均<0.01)。“知晓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知晓率从干预前的10.04%(149/1 484)提高到干预后的90.05%(1 367/1 518)(χ2=1 912.815,P<0.01),艾滋病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8.44%(422/1 484)提高到干预后的95.72%(1 453/1 518,χ2=1 432.689,P<0.01,表2)。
表2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2.3干预前后对待感染者态度变化 除愿意与感染者共同学习和工作外(χ2=1.830,P>0.05),其他问题干预后研究对象对感染者的态度均好于干预前(P<0.01)。其中,愿意与感染者拥抱或握手的比例由基线组的56.27%上升到干预组的80.70%(χ2=208.016,P<0.01,表3)。
表3 干预前后对艾滋病毒感染者态度变化
2.4干预前后感染风险认知 干预前后对艾滋病有恐惧感的比例分别为为74.53%(1 106/1 484)和30.43%(462/1 518),干预前高于干预后(χ2=584.751,P<0.01);感觉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由干预前的9.37%(139/1 484)上升到干预后的14.10%(214/1 518)(χ2=16.186,P<0.01)。
3.1延庆区高中学生群体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经过干预后,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表明以学校健康课程为依托的干预模式在提高延庆区学生群体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是有效且切实可行的。
3.2结果显示,虽然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待感染者的态度有所改善,但是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涉及切身健康的问题时,研究对象往往比较注重自我保护,对待感染者仍有较大的疑虑和戒心,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6,7]。有研究表明,青年学生将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8,9],延庆区今后仍需在学生群体中加强艾滋病反歧视教育,争取把学生群体培养为未来艾滋病预防控制的主要力量。
3.3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有恐惧感的比例有大幅度下降,但是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可能的比例由干预前的9.37%上升到干预后的14.10%。当学生群体了解到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后,仍然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提示学生群体中存在高危行为的可能性,表明在延庆区的学生群体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延庆地区的高中学生群体中开展的以健康教育课程为依托的艾滋病干预活动,提高了学生群体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感染者歧视。今后针对该地区学生群体的干预工作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