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 波 王永军
炼化协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优化空间。
2018年,齐鲁石化紧紧抓住经营创效这个“总开关”,夯实安全稳定运行根基,大力推进炼化一体化优化,精细管理,催生创效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实际创效达建厂52年来最好水平,原油加工量、乙烯小时平均产量等关键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树起了企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齐鲁石化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以高产为目标,全时段抓安稳保效。2018年,各单位始终保持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践行“怕学服想用”(“怕字当头,学字在先,服字在心,想字入脑,用字在手”)安全管理法,强化生产组织、工艺操作、设备运行管理,确保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为做大产品总量、争创最大效益保驾护航。
“只有在现场听到轰鸣的机器声心里才踏实。”和所有员工感受一样,公司领导的要求如重锤,时时敲在运维中心经理侯书波心中。300多天里,侯书波的微信运动步数总是站在排头。
运维中心将设备承包到人,责任落实到人,每台设备都有了“主人”,出了问题自然能追责到人,考核到人。
机、电、仪根据三个专业特点分别推出了“1+1+1”“点线面相结合”“医生+护士”的包机模式,夯实了每名员工的责任,护佑着装置安稳运行。
齐鲁石化烯烃厂芳烃车间员工在现场排查设备隐患。夏东明 摄
2018年8月,公司所在的淄博遭遇多年不遇的高温、高湿天气,乙烯装置负荷难以提升、蒸馏塔压力高等问题相继出现,制约了产品产量的提高。
“天气热,增加冷凝设备,先把塔内温度降下来。”于是,刚“退役”的一台换热器“改头换面”重新上岗,用作丙烯塔顶冷凝器,消除了生产瓶颈,乙烯装置得以开足马力,全年生产乙烯86.85万吨,平均负荷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干净整洁的机泵群中巡检,可以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齐鲁石化大力推进“标准泵区、标准储罐、标准管廊”建设,有效改善了生产现场面貌,实现了设备管理本质安全,非计划停工比上年减少1200小时,获得“中国石化设备管理先进企业”“化工主要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优胜企业”“集团公司2018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炼油、化工携手一体化发展,是齐鲁石化全流程抓优化增效的重要一环。
公司、厂、车间三级优化组织以十大优化项目和169项生产经营优化增效措施为价值创造引领,确保原料等资源流向最合理,“催化”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只有做大炼油化工产品总量,才更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该公司生产组织专家、计划处生产计划科科长杨学辉说,“汽柴油出厂有困难时,我们就将部分柴油组分转化成化工轻油,提供给乙烯作原料,既能保证原油加工量的扩大,乙烯装置也得到了优质的裂解原料。”
2018年,齐鲁石化累计加工原油超1200万吨,原油加工量、汽油、航煤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同时柴油产量减少12.34万吨,规模效益得以充分体现。丁辛醇耗丙烯、丁苯软胶单耗、聚氯乙烯耗乙烯、苯乙烯单耗、供电标煤耗、供热标煤耗等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炼化协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优化空间。
新动能下,各生产厂优化措施成喷涌之势,一系列“连锁式”举措,给氯碱厂、科鲁尔和第二化肥厂带来的是利润连续3年提升,其中,科鲁尔合资公司创造了装置建成投产以来的效益最高纪录。第二化肥厂将丁辛醇装置和辛醇异丁醛装置羰基合成驰放气送到炼油厂瓦斯气管网,减少驰放气排放3048吨,降低消烟蒸汽用量1.7万吨,增效近千万元。
紧盯国际市场变化,科学研判,在量价配合优化上做大文章。这是齐鲁石化一直紧握的创效利器。
2018年9月,当原油价格在近4个月低点时,该公司及时提高库存,前9个月采购进口原油551.09万吨,同比增加54.32万吨,降低采购成本上亿元。
2018年11月3日,首列满载从青岛前湾港口来的澳大利亚“洋煤”的列车,在齐鲁石化热电厂卸车。齐鲁石化全年采购煤炭408.81万吨,大矿到货比例75.61%,比2017年提高9.52个百分点。
“准确把握采购时机,像‘冬煤秋储’这样,实现‘量价存’最优,看准了就下手。”公司财务处财务管理科科长宋昊手拿计算器算出了“3300”这个数字,“仅降低原煤、原盐等大宗原料采购成本,就为企业节约3000多万元。”
根据市场需求及产品创效能力,齐鲁石化密切产销研用结合,按照效益导向组织生产,“以销带产”攻关为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添薪加柴。
“做好产量的‘加减法’,增产适销产品,茂金属产品继续保持了引领市场的优势。”塑料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王栓道出制胜“真经”。
坚持“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投资、业务、财务”三大预算相融合,齐鲁石化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分析,提出优化和降本减费建议,促进企业价值创造力提升。“通过优化资金运作,财务费用同比减少0.86亿元,上市部分财务费用首次为负。”宋昊对此颇为自豪。
东营滩地、天津南港,“走出齐鲁,发展齐鲁”成为员工外出创业的一大舞台,齐鲁石化累计派出员工1009人,为企业创收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