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超 韩冰 徐春玲
摘 要: 国家推进产教融合的发展策略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人才社会需求发生变化,使高校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必然。本文提出引企入教、引企入研、引企入践和引企入评的新型硕士培养模式,以实现深度产教融合,促进产业链和教育链的结合。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研究生培养模式 人才供给侧改革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若干意见指出“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教育和产业统筹结合”的人才发展目标和方向,因此探索符合社会需求、支撑行业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努力方向。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要求
“产教融合”中的“产”指产业,“教”指教育。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目标是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从而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1]。产教融合发展策略的提出是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原则是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主要目标是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教育和产业的统筹融合,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回答了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根本问题。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开展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教育行业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技能训练、学生就业和环节设置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但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受传统办学定位的影响,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主,与行业接触较少,因此成为改革探索的主要盲区。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改,任何改革都是在一定目标指导下进行的,所以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明确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和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共分为三个阶段: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重在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从业的基本素质;博士阶段重在学术训练,培养高端学术人才;而硕士研究生则是直接面向实践和行业,融合高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实践,是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但现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与行业接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探索一条促进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必然。
1.“两张皮”现象存在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完全适应,而“两张皮”的现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尤其明显。根据目前高校培养模式,学术型硕士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并作为高端学术人才的储备库,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硕士毕业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科研院所工作的人所占比例很少,部分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2018届毕业硕士生中攻读博士学位的仅占4.17%,进入科研院所工作的仅占9.23%,剩余86.6%的学生进入各自专业領域,其中就职企业的占总毕业生的77.68%。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就业需求侧存在差距。
2.人才社会需求发生变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生事物迅猛发展,国家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人才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3]。教育先行、人才优先的战略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同时,人才培养应服务国家需求,紧跟“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第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错节。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定位是培养实践人才,在学制上较学术硕士少一年,但培养方案却与学术硕士基本一致,存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
第二,培养方式单一。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存在研究生课程“本科化”的情况。“重教学、轻实践”的培养方式导致学生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能力较弱,难以满足行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此外,由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导师负责制,即导师作为第一负责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有主要责任,因此学生受导师学术水平、治学态度和研究方向等的影响颇大。
第三,培养过程与企业需求结合不够。目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环节设置中重学术轻实践的情况普遍存在,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依据毕业论文质量,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评价标准一致,未能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导致培养过程与企业融合度不够。
三、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引企入教
“引企入教”即吸纳优秀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推进面向企业的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4]。支持并吸引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广泛参与研究生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实习实训等环节;鼓励引进行业人才开设研究生课程,将行业标准和技能带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实现课堂内外的真正结合;聘请校外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开设专业讲座,通过“大师面对面”和学术沙龙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与业内高端人才近距离交流学习机会。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在探索引企入教的模式改革中已取得良好效果,在课程建设方面,为推广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行业的应用,适应社会对工程开发应用人才的要求,开设《土木工程BIM技术应用与开发》课程,与上海红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并聘请开发人员讲授课程。在师资力量方面,聘请中交、中铁、中建等具备丰富工程建设经验的央企高层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2.引企入研
“引企入研”即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协同科技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根据2018年夏季学期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生论文选题来源数据统计,9.3%的硕士论文和26%的博士论文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项目,所占比例居各类选题来源第二位。学生论文选题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业发展趋势是高校科研支撑的重要力量。高校应转变办学理念,真正做到开放培养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积极寻求校外科研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在研究生教育经费方面获得国家和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研究课题與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实现有机结合。此外,引企入研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从而刺激经济,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
3.引企入践
“引企入践”即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将实习实训环节与行业生产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生培养是直接面向社会的,通过将学生投放到生产一线才能真正促进学以所用。根据2018年国务院关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调整意见,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企入践”是适应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资源统筹、协同育人。通过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基地构筑产教融合的框架体系,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验、学有所成。
4.引企入评
“引企入评”即将学生就业情况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相挂钩,以服务产业需求为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理念最核心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供给侧需要满足产业需求侧,即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产业行业为导向,根据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调整招生方向和培养特色。引企入评的培养方式要求建立畅通的校企沟通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需求,通过开展企业定制班、骨干培训班等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回访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双导师”机制,在学生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环节增加校外导师的衡量指标,将行业标准融入培养过程中,从而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四、结语
产教融合理念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指导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将会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方面得以体现,只有深刻理解其内涵和要求,通过改革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对数字化高科技复合人才的需求,从而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 1778/201712/t20171219_321953.html,2018.11.2.
[2]夏建国.面向主导行业创新需求,推动“三协同”合作教育模式升级[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18-20.
[3]马履一,赵清,胡涌,高兴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4]向诚,何培.构建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实践基地[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4):31-35.
课题: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土建学院联合培养基地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275203529/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