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高
摘 要: 李清照的咏花词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词的风格上,都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内容是写闺中生活,其次是描绘自然风光;后期多感时伤乱,思乡忆旧,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前期词的风格婉约俊秀,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表现出一个封建社会才女的个性,后期词的风格悲愤苍凉,沉郁悲怆,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充满悲己之叹和爱国之情。
关键词: 李清照 咏花词 闲吟 悲鸣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能炼字、炼句、炼格,形成“易安体”。南渡以后,词的风格从清俊旷逸变为苍凉沉郁,多寓故国黍离之悲,给南宋辛弃疾、陆游、刘辰翁等词人以深刻的影响,尤其在婉约词的领域是继柳永、秦观之后的又一高峰。
一、从闺中吟到时代悲鸣
花的形象在李清照的词中占有相当显眼的地位,有咏菊的,有咏桂的,有咏海棠的,而咏梅的则更多。或比赋清品,或寄托幽思。既展现了她饱尝人间甘苦的人生经历,又绘出了家国兴亡的变幻轨迹。如:《如梦令》是一首借咏海棠写闺中生活的小词,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清新。形象逼真,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流露出了她惜春而不伤春的情愫。
《孤雁儿》是靖康事变之后李清照从青州流亡到建康不久,其夫赵明城病逝,把她一个人抛在人地生疏的江南,“飘零虽与流人伍”,过着游离动荡、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春天,梅吐新蕊,作者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小词。词的前两句云:“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并未直接咏梅,而是铺叙环境、抒写忧思。“沉香断续玉炉寒”句中一个“寒”字愈加突出环境的凄凉与心境的痛苦。正当词人寂寞凄凉之际,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乐曲,“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这里以《梅花落》的笛声双关现实生活中的梅花,好像笛子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想象似更奇警,以“梅心”拟人心,暗示词人在心田中曾掀起一阵感情波澜,产生过出外游春的欲望,也许此刻她想起了赵明城在时,曾双双顶笠披蓑,循城赏梅,踏雪寻诗。意境含蓄,撩人想象。下阕词境由晴而雨,人心由清而苦。“小风”二句,将外境的渲染与内心的刻画融为一体:门外疏雨萧萧,下个不停;门内词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亦以雨衬泪。词自起处写至此处,均通过环境的铺叙和景物的变化写感情发展与演变,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即未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我们才知她在怀念亡夫赵明诚。“吹箫人去”,是啊,生活中赵明诚却丢下李清照,他一个人先去了,如今在李清照面前确是人去楼空,纵有梅花盛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凄清情味,溢于言外,词人回想昔日归来堂上,猜书斗茶,能不怆然?结尾“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措辞自然,感情真挚,寥寥数语,明白如话,写尽了寻寻觅觅、四处茫茫、怅然若失的神态。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一曲袅袅余音不绝,犹自盘旋在人心头。
《清平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以梅花为题、抒发今昔之感。开端:“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昔;过片:“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花”是今。为了倾诉对梅花的爱慕,或强调观赏及时:如“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或珍重深情不断:如“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迹扫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但在南渡以后物是人非。咏梅的内容和情调起了根本的变化,看这一首,首先是抚今追昔,无好情怀:“妥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青泪。”明诚已死,毋须以梅寄意,宾客都散,毋散枝佐酒。妥搓梅花,洒满襟怀,清泪点点。瞬间转作变徵之音;“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女词人风鬟雰鬓,漂泊天涯,声泪俱下。结尾更加声如裂帛:“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根据傍晚风起的势头,该不必再作观赏梅花之想。现实无情,今非昔比,从此再无观看与品味梅花的雅兴。
李清照在南渡以前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过着平静美满的生活。赵、李新婚之初的一二年,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并。此时李清照的自视之高几无伦比,这从她在合卺前后所写的《渔家傲》等词中可窥视一二,她时而说“造化可能编有意——此花不与群花比”,时而云“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以及词人着意描绘的那枝带着晶莹露珠的春意盎然的红花(《减字木兰花》),显然都是作者娇嗔优雅身世之自况,生活是文艺源泉。沐浴在爱河中的李清照,在她婚后最初一段时间的词作,几乎是清一色的闺房昵意、伉俪相娱。北宋末年的新旧党争导致李清照被迫归宁和社会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注定李清照与当时广大妇女一样,难免在爱情上有始无终,或有名无实的厄运。为这种厄运而叹息,正是女性在一定程度上的觉醒和可贵的超前意识。如果用女性话语对李清照摆脱竞争株连,由原籍重返汴京后,也就是大约在崇宁五六年所写的《满庭芳》和《咏白菊》等作品,细细咀嚼的话,就会读出只有女性较敏感的“别有可原是一般滋味”。其次是描绘自然风光体现了一个少女、少妇的风雅情趣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南渡之后,宋高宗赵构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不顾江山社稷,不管父兄在金受苦受难,情愿向金人大肆进贡赔钱。他喜听劝和,说降之辞,已是尽人皆知之事,李清照却冒着可能触犯龙颜的危险,大胆地与皇帝唱反调。这在爱国有罪的时代背景下,表现了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情操和品格;她与丈夫之间虽传有不少甜蜜的佳话,实情却是与其同甘者日短,共苦者時长。
二、易安体——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诗词之别。认为诗主言志,词主抒情,不可混为一谈。主张作词既要铺叙又要典重,既要情致又要故实,并特别强调协律。她的词作艺术自具特色,被人誉为“易安体”,卓然为宋代词坛大家,影响深远。
其一,李清照的词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用委婉含蓄之笔抒发内心的情感。《如梦令》一词中的“应是绿肥红瘦”,在平淡的回答中藏着无限曲折,作者的惜春、伤春之情深隐在“绿肥红瘦”四字之中。又如《鹧鸪天》“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或许是她那种屈原的“审美”情趣不如自己,竟然没有把桂花写进注重内美的《离骚》的得意自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