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四红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甘肃 天水 741500)
在高中古代文学的学习上,很多学生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高中课本中有很多文言文、唐诗、宋词、元曲,学生们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选择死记硬背教师指定的必背科目,甚至,他们真的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记忆这些文章内容,在那些拗口的和现代表达语言不一样的文字语言的长期记忆下,学生们逐渐意识到,单纯地背诵古文根本就是效率低下,功夫没少下,但是收获成果并不明显,他们逐渐意识到,掌握文言文或者诗歌的意思,然后按照汉语意思的提示,一点一点地记忆,效率会提升很多,学生人手一本古今翻译,每天就是古文和现汉对照起来不停记忆,他们的确达到了背诵古文的目的,但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文章表达的真正含义,文章深层次的意义。他们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形式性的,没有多大意义,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比如在《劝学》篇目中,学生要学习都不仅仅是文章中的字词,重点句式,特殊句式,还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就应该明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注重经验的积累,要先进行量的积累,才可以实现质的飞跃,不可以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忽视小事的积累。再比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学生通过这句话应该学会坚持,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不能做什么都急急忙忙,遇到问题就想放弃,不想坚持,学生应该学会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不能半途而废,逃避问题。
教师也和学生一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考点,关注试卷中的问答方式方法,他们没有注意到高中语文学习的古文中的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是很多教师都会犯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讲解古文时抓住考点,可能古文中重点出现的字词意思,可能是古文中的几句话,也经常出现语句默写,或者有一些句子会要求学生准确翻译,教师就抓住这些考点进行讲解。为了使课文的字词讲得细致,不错过任何一个考试重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将一篇古文分用很多节课分成很多部分进行讲解,古文上下文意思的连贯性就被断开,学生也就很难培养起传统文化观,教师的重点性教学,使学生很难有自己的其他想法,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都深深影响了思维活跃的学生,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固化,变得不知变通,对个人感情和体会上变得麻木,他们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很难让教师意识到错误的教学方法,他们只是不断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方向走,他们会依靠教师教授的办法取得好成绩,会在考试中如鱼得水,但是,他们在内外个人文化修养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上,都十分失败,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教师更重要的作用还有育人,教师不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教师不是分数提升器,教师教授的知识不是单纯为了学生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的品德上品质上有所培养,这样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只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是十分失败的,即使学生成绩优秀也无济于事。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的作品中数量明显增加,目的就是让学生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重视,学校和教师都秉持着成绩第一的理念,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成绩,即使国家倡导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有一些学校也只是听一听,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落实行动,依然把学生们的成绩摆在第一位,学生们自然也就意识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些学校听从并且落实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且确实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他们会选择不占用课上时间进行学习,学校或者教师大都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安排在课间操,或者晚饭提前回来几分钟,抑或午睡醒来后提前来教室,给同学们印一本古诗文选,内容包括文言文、唐诗宋词、元曲,安排同学们朗读,负责的教师可能会到班级督促学生们抓紧时间读书,对于学生们提的一些问题,耐心解答,可能还会给学生们讲解一两句,或者挑出几篇比较经典的要求学生们背诵,而有些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可能根本不会管学生们的读本朗读情况,学生们自我约束力本来就低,再加上没有人约束,自然就是能不读就不读,古文古诗那么拗口,生涩难懂,没有教师的讲解、引导和启发,学生们怎么会学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面对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学生就要加深对课本古文古诗的学习,并且学会不依赖教师的讲解,学会自己发问,提出问题,找资料或者教师帮忙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因为能力有限,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上,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很肤浅,也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他们也不会知道,面对课本上的知识,他们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哪里懂哪里不懂,体会不到古文古诗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学习,根本不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内在的语文素养,即使成绩好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他们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培养起来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学生身边,学生也应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比如下节课教师要讲解的古文古诗,便可以提前预习,可以找教师推荐一本教学资料,学生课下通过教学资料、课本的辅助,预习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点,在预习的时候就都学会,这样,在上课时,教师就可以节省很多讲解基础知识的时间,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学生在自己复习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对文章有一些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感情之类的,也会知道一些,教师再进行深层次的讲解时,学生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就不会觉得很困难,这样学生的学习深度加深,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应该摆脱旧的教学观念,不能只凭借考试重点进行授课,还应该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内在语文素质,个人情感的培养,呼应国家倡导的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方针政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略,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预习文章,基础知识自己多多学习,课上加快基础知识讲解速度,深层挖掘古文古诗的内涵,加深学生学习深度。并且,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情感和想法,不能再只是自己一个人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该试着让学生们发言,让学生们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文章的了解,表达他们理解的文章内涵,通过提问,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讲解,使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权,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兴趣,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更有利于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高中课堂上,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语文课上试着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打开学生们的思路,了解学生们在古文古诗学习中存在的疑问,解决他们的问题,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提升语文素养及能力水平,教师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学生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高中语文课堂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