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伟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202)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强调:“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如何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活动,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观念是创业教育只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没有纳入正常的教学范畴。甚至有些民办高职院校,到处标榜“企业家的摇篮”,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大老板”,注重创业项目、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技能的指导,对创业理念和创新精神缺乏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并未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科教育、专业教育没有产生有效的融合,各自为政。即使有些院校开设了基础的创业课程,也只是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且多以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新创业学科群,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
近几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部分专业教师缺乏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充分,认为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把专业学好,进行创新创新教育只是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无足轻重。因此,很多民办高职院校没能给学生传授基本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学生空有的创业激情但不能得如何创业,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发展了。另外,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知识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忽视了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在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使其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孵化和培育。当前,很多高院院校实践基地形式单一,只停留在“校企合作”的层面上,亦或是在校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培育方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数采取“2+1”或者“2.25+0.75”的学制,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实践的时间和深度远远不够。再者民办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偏差,再加上资金投入的限制,实践基地的质量不高,设施落后,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一般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其各个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学生工作处或团委中组织开展工作,或者干脆在学生工作处或者团委挂靠个下属机构,如就业指导中心、创业中心等,学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第二,职能部门的领导换岗或辞职的人多,流动性大,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制度不健全,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达到全员化、标准化、系统化。第三,没有形成社会联动机制。目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依托集团的产业,进行了诸如“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在一定程度取得了效果。但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发与施行只局限于校内或者校企之间,政府及社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校企协同育人也只是走过场。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缺少了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在内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能发挥集团化的办学优势,就不能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也就没有得到默契的融合。
2007年,大陆天福集团、台湾天仁集团董事局主席、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顺应国际茶产业发展趋势,紧扣我国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秉承“根植漳州,牵手两岸,香传全国,茗扬世界”的宏愿,创办了以茶专业为特色、具备招收台湾学生和海外留学生资格的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天福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和对台“一代一线”号召,天福集团推展“一县一店”计划,计划至2022年在大陆开5000家天福茗茶店,将为广大漳科学子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学校每年需培养400名天福创业店长,经双方共同探讨,决定在学校依托茶学院开设以“创新.融合.提升.共享”为主题的“天福创业班”,重点突出产教融合、课岗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班招生对象有:(1)漳州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学生(包含茶类、经济类、食品类、建筑类、艺术设计类等28个专业学生);(2)漳州科技学院历届校友(含天福茶学院校友);(3)全国各地天福茗茶店员工招收的全日制或二元制的学生。
创业班通过建立“双主体,三融合,四模块”的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同步,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岗课证赛一体”的教学体系,整合海峡两岸茶产业资源,培养茶生产技术、茶艺服务、茶营销管理三类人才。深入贯彻“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彰显了“校企”深度融合育人的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图1 “双主体,三融合,四模块”的茶类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
图2 “产教融合,校企同步,学做合一”的 教学模式
根据“政府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集团办学优势和特色专业资源,构建“‘以茶产业为中心,政行企校协同’多元社会服务模式”,助力“一带一路”策略,助推“精准扶贫”方针。
图3 ‘以产业为中心,政行企校协同’多元社 会服务模式
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创业学生需求,针对创业班的学生,采取2+1.5学制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8个月在天福集团全国1400多家(今后将达5000家)门店培养。采用先修“公共基础课+主专业”,后“实践”的教学体系。学生在校的2年专业学习,可以是本专业的学习,也可以茶类专业互相交叉学习。到第三个学年,根据培养方案,学生到天福集团学习实战课程,如商品存储与配送、人力资源与薪酬管理、社交礼仪等。
图4 “天福创业班”课程教学体系(一)
图5 “天福创业班”课程教学体系(二)
1.通过考核的学员可申请开设经销店,经相应地区主管同意后报集团管理部审批,可根据经销店面积大小一次性给予(5万、8万、10万或者15万元)的加盟费减免奖励。
2.天福集团为保障“天福创业班”的实施,投资三亿人民币设立“带路银行”,创业班通过考核的学员,经批准开设经销店的,若启动资金欠缺,可优先向集团“带路银行”申请贷款。
3.通过考核的学员若不参加经销店的申请,可优先作为集团其他事业体的储备干部继续培养。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天福创业班”创新模式是一次实践创业教育的创举,作为第一届创业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还需要我们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做法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规划、学校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践与改革。
创业班允许各种专业学生的参与,包括建筑类行业,这类学生相对于茶学类、市场营销类同学来说,优势并不明显,他们要相应地对建筑以外的专业,如:茶加工与营销、市场管理、门店经营等进行“补课”。另外,创业班的学习如何转化或才创业如何能结合入专业等将是创业班未来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在首届“天福创业班”中,计划在不同专业学生招收400名学员,但结果不如人意,起初动员报名的人数只有275人,占目标数的69%,且到真正
开课时便只剩下了100来号人。这是创业班在实践与探索过程必然遇到的问题,创业班可以在招生计划前、新生入学教育时进行宣传和引导,融入天福集团的企业文化与学校的内涵建设方案,让学员对创业班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
目前,首届创业班的教学师资仍然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他们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一般不具备创业经历,也没有“带班”经验,主要组织部门也只是做到学生管理和协调外援教师的日常事务上。因此,从创业班长远的发展来看,构建一支相对稳定、专业突出、创新意识强的“创业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因此,“天福创业班”的创新模式不仅是培养一批批“大老板”,也不仅是为天福集团培养后备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要延伸,学业和创业应该成为一个互相促进的动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