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娜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城中中心幼儿园
随着天气的逐渐升温,我们的玩水课程又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孩子们在上期的玩水活动中,对于水的特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是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们的小小实验室里,一幕幕精彩的探索也随即拉开了帷幕。
还记得上学期我们的“水上建筑师”吗?教师提供几块KT板、泡沫积木和清水积木,幼儿就开始了他们的小实验:起初在水中无法站立的泡沫积木和清水积木,幼儿在KT板的帮助下,建造起了一幢幢小别墅。
再次来到水上建筑时,小宝一丝不苟地将每一块积木放在水中,跟旁边的辰宝说:“看,我的楼房要搭好了!”辰宝看到水中竖起的一幢楼房,说:“你的楼房还不够高呢!上次我们搭的高楼可比你的高多了!”小宝:“你吹牛,这个上面再放就会沉到水底了!”辰宝:“我没有吹牛,真的,比你这个积木多多了!”两个人争论不休,辰宝想在小宝的高楼上再添加积木,被小宝拒绝了,生怕将他的“高楼”沉入水底。
“究竟加多少积木会沉入水底呢?”回到教室后,两个孩子依然在争论,各不相让,教室的其他孩子也产生了分歧。当然靠嘴上的功夫是无法分出谁的观点是对的,在这争论的背后是对水的承受力的认知。不同大小、不同质量的物体放到KT板上达到最大的承受力时,自然是会沉入水底的。我们发现这正好是让孩子们来感知水的承重力的好机会。
“那你们觉得怎样才能知道这个KT板能装多重的东西呢?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教师抛出了问题。“我有办法,把它们拿出来数一数,看看有多少块就知道了。”琪琪说。有些人同意了琪琪的办法。“那积木都不一样大啊!”辰辰说道。“那就拿一样大的积木放在上面再来数。”琪琪似乎很执着她的数数法。这时陆梓瑄说:“我们可以称一称它们有多重,我和奶奶去超市买菜的时候就是用电子秤称的。”“可是我们教室没有秤啊!”刚有个好办法似乎要在缺少秤上止步了。为了不让孩子的想法落空,我们在网上买了一个厨房电子秤。
看到电子秤后,孩子们面对新的器材个个都蠢蠢欲动,大家一起学习了电子秤的用法。顺顺是最先学会的,所以他第一个尝试称物品的重量。第一次的记录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面对一串数字,虽然他自己讲得头头是道,周围的小朋友却不太能看懂他的结果。因为KT板都是大小不一的,所以承载力也自然是不一样的。怎样来区别每一块KT板呢?数了数一共有6块KT板,于是按照编号将KT板从1-6进行了编号,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去测量了。第二次测量,再看顺顺的实验结果:6号板上放了169g的积木还是浮在水面上的。2号板上放了137g的积木也没有沉下去,是浮在水面上的。5号板上放了478g的积木还浮在水面上。
这次的实验结果较第一次而言从杂乱无章到条目清楚是进步了,但是在分享环节,乐乐问道:“为什么每次都是浮在上面的,那什么时候才是沉下去的?”顺顺说:“我还没有做完全部的实验,下次我要继续完成我的实验。”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顺顺逐个测量了每块KT板的承受重量,并且做了数据的对比。我发现孩子们在数的大小对比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方式:98g没有178g大。因为98只有2个数字,178有3个数字,数字越多这个数就越大。3位数在比的时候178没有286大,因为它们第一个数字1小于2,所以286大。原本复杂的十位、百位数,在孩子的眼里却有更方便的方法来比较。
这期的水上建筑活动在孩子们的探索中进入了一个“随意摆弄”阶段的瓶颈期。该如何将幼儿的兴趣继续延续呢?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时不难发现游戏还有延续的空间,随即孩子开始关注材料本身:为何泡沫积木在KT板上的数量可以那么多?清水积木放几块就容易沉下去了?由此可见,幼儿对游戏内材料选择与使用的自主,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寻找相应的材料,自行使用,并与同伴互动。这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对事件的思考能力。同时这也提醒了我投放更多的材料,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行为。
水会爬吗?水是怎样爬的?小小实验室里又多了几个空瓶子、餐巾纸、滴管、水和色素。这些材料是用来干嘛的?孩子们对于新材料都跃跃欲试。闻闻在科学室里准备就绪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尝试:分别在第1,3,5的空瓶内倒入高低不同的水,然后再分别倒入不同颜色的水。接着根据实验室内的图片步骤图,将餐巾纸叠成长条形放在瓶口,以“桥”样子连接6个瓶子。接下来开始观察水的足迹,然后记录实验结果。很显然第一次做“会爬的水”实验的闻闻是缺乏经验的,漫长的10分钟过去了,闻闻还是没有看到水像图例中那样能够爬入到空瓶内。闻闻很沮丧地说:“我的实验失败了,水不能爬过去。”看他一脸的沮丧,似乎准备放弃了,我针对他的疑惑将实验中的材料逐一看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他的餐巾纸没有放入水里,水当然不能往上爬啦!
在科学活动中,遇到问题不退缩,追根刨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是直接告知孩子,还是和孩子一起去回顾整个实验的过程,从而去找出问题所在呢?答案毫无疑问是第二个。我和闻闻一起回顾了图例中游戏的步骤,闻闻突然说:“我知道了,李老师,你看,这个图上的餐巾纸都在杯子底下,我的餐巾纸没有在水里面!”我故作惊讶的样子:“嗯,对哦!说不定问题就在这里!”闻闻立马提出要来验证他的猜想。闻闻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实验:他小心翼翼地将纸巾放到了水底,然后睁大眼睛观察瓶中水的变化。餐巾纸遇到水以后立马变软,水也以箭一般的速度延伸到整张纸,然后空瓶里的纸巾也全都浸湿了。
“我成功了!李老师,看,水真的在跑!”闻闻欢呼雀跃地说道。“闻闻,你可以看看水是怎么爬的。”我说道。“可是水太小了,我怎么看呢?”闻闻边说边随时关注着瓶里水的变化。“实验室里有一样可以放大物品的东西是什么?”“我知道了。”聪明的闻闻大声说道,然后转身回到教室里取来放大镜看。闻闻发现餐巾纸碰到水后很快就全部浸湿了,为什么呢?
回到教室后,我们一起根据闻闻的实验记录讲述了“会爬的水”的故事:原来放大的餐巾纸里藏了个秘密——有大小不一的孔,水就是钻到这些孔中开始了它们的旅行。而空瓶的两边是不同颜色的水,所以空瓶内的水也变成不一样的颜色。在科学区实验活动中,会有很多不可估计的干扰因素出现。孩子们在观察、比较、记录的过程中比较随意,缺少目的性和方法,容易忽略细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细致观察是孩子探究世界的第一步,并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对于即将步入大班的孩子来说,有效的观察、比较、记录非常重要,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本次小实验室中的活动让孩子们充分观察、比较、记录,从而提升了科学素养。
(1)第一次做实验
这是一个化学反应实验,原理是利用小苏打和醋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中的洗洁剂或肥皂水等洗涤剂产生大量气泡外溢并沿着铝箔流到报纸上。实验中外溢的气泡相当于岩浆,瓶口即火山口,而铝箔相当于火山体,报纸则代表着地面。由于这个实验的即视感强,也比较安全,而孩子们对于“小小实验室”的操作也越来越熟练了,于是小实验开始了。好学的闻闻肯定不会错过这么有趣的实验,所以区域活动一开始,他就来到了“小小实验室”忙活起来:在空空的瓶子里放入了少许酵母和小苏打,把洗洁剂倒入后摇晃了几下,接着又倒点清水。一切准备好后,闻闻感觉好像少了点东西,他到科学柜里拿来了色素,挤进去后,闻闻想了想,再检查了一遍所有的步骤,并记录了下来,最后将白醋倾斜倒入瓶子。瓶中的液体如火山喷发般向上涌去,粉色的泡沫沿着瓶壁倾泻而下。闻闻看到这般景象,情不自禁地说:“火山爆发啦!”
结束后的分享环节,幼儿看到视频中闻闻成功的例子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2)亲子实验记
闻闻的实验引起了教室里的一股“实验潮”,微信群里也热闹了起来,家长们表示孩子一回到家就开始做实验,还要找小苏打等。航宝说:“我在家里做实验,放了7勺酵母、5滴色素,放了一些清洁剂和倒了些白醋。因为我不知道倒了多少清洁剂和白醋,所以我用了一个问号来表示。”
差不多有8个小朋友在家做了这个有趣的实验。睿睿、米尼、顺顺还带来了记录纸。我们在这次的实验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幼儿的成长,还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好的课程在家长参与进来后让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家长们带着孩子在网上搜寻关于火山喷发的实验资料,与孩子一起寻找实验用品和工具,亲子尝试实验后鼓励幼儿记录。同时也帮助幼儿在理顺自己的思路、巩固原有经验的过程中生成新经验。顺顺为了能够自己记录实验结果,在网上查阅了很多专业性词汇,如H2,CH3等化学名称,并进行了书写。在之后的活动开展中也进一步加固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教师以在后观察、在旁引导的方式去支持孩子们的活动。
牛奶烟花绽开的一霎那是很美的,美丽的烟花后面是孩子们一步步探索的过程。区域活动开始了,小小实验室里有两位小科学家们在埋头苦干。铛铛挤了一大滩的色素在盘中,心急的他甚至将桌子上都铺满了色素的痕迹,旁边的记录纸上什么也没有记录,他嘴巴里在不停地说着:“嗯,要滴洗洁剂了!”说完拿起洗洁剂倒在一盘色素中。然而洗洁剂的助力并没有出现铛铛预想的烟花效果,反而成了一盘多种色素混杂为一体的黑色液体,洗洁剂犹如一座小山矗立在水中。
而隔壁的睿睿在记录纸上一步一步地记录着实验步骤:第一步是倒入牛奶,第二步加入了3滴色素,分别是红色、黄色、绿色(纸上呈现了颜色水滴的标记),第三步加入洗洁剂。在洗洁剂接触到色素的一刹那,盘中的色素好像变魔法一般放出了多彩的烟花。睿睿高兴地欣赏着烟花的美景,不时在色素堆积的地方再滴上洗洁剂,盘中的烟花接连地放着,直到水中的牛奶被色素全部覆盖变色后,烟花才慢慢地消失了。
也许是睿睿盘中的烟花太过美丽,铛铛左手拿着滴管,眼睛不由自主地看着睿睿盘中的烟花直到烟花散尽,再低头看着自己盘中黑漆漆的一盘水,皱着眉头说:“为什么我的这个放不了烟花?”睿睿听到了铛铛的疑问,说道:“你把记录纸拿来我看看,我们有哪里不一样?”说着拿了铛铛的记录纸来看,可是上面空空如也,睿睿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哪里不一样。”铛铛急着说:“我就是跟你一样做的。”还把盘子举了起来。睿睿看了看铛铛盘子中的水,闻了闻,说:“我知道了,你的里面没有放牛奶,所以不能绽开烟花!”铛铛看了看自己的盘子,尴尬地笑了笑,并用手敲了下脑袋:“我怎么这么粗心!”边说边起身去把盘子里的水倒掉,准备重新放一次烟花。睿睿在一旁提醒道:“你别忘记做记录了,不然又要失败了!”
孩子是在不断寻找问题中长大的,而问题只有在说出来以后,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孩子在问题的解决中既认识了世界,又保持了对世界天生的好奇。所以我们要给予孩子一个敢于质疑的环境,让孩子们大胆地说出心中的问题。这类孩子大多对生活充满好奇,就像铛铛,将实验失败后的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得到解决,一次操作性的实验并不是为了看一刹那间的烟花绽放,而是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培养坚持不懈地找寻真理的良好科学品质。而同伴间的合作和解决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去发现的。其实老师在旁边是注意到铛铛实验的粗心及失败的原因的,但是发现铛铛遇到问题后除了向老师寻求帮助外,还会向同伴讨教,在这个案例中,不同性格的两个孩子在有共同话题——实验的情况下,遇到问题会相互合作、相互帮忙解决,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同时我们也醒悟到要多放手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那么一定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关注幼儿的生活的游戏,对幼儿始终怀有尊敬之心是发现幼儿兴趣的前提。在这期的玩水课程中,活动不是教师预设的,而是在幼儿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后不断生成的。如在游戏“沉沉浮浮真好玩”中,上学期刚开始玩水的沉浮时,孩子们停留在捞积木与简单的记录中。起初孩子们很好奇,积极性也较高,但是当所有的实验材料都一一探索过后,简单的沉浮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幼儿的探索。于是幼儿想出了新点子:怎样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沉下去?要想将漂浮物沉下去,那么就需要借助工具或者外力。有的孩子用压,有的孩子是用绳子捆住漂浮的雪花片,另一头捆在沉在水底的石头上。在不断地尝试与体验中,孩子们又激起了对“沉浮”游戏的兴趣,并体验了活动中的快乐。
在活动中,我们相信幼儿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原因的,都反映了他们的某种兴趣或需要,正是这种认识引导我们走近幼儿,解读幼儿。当幼儿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强烈的内部动机会促使他们投入极大的热情,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活动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水课程活动中,幼儿自主游戏探索活动,教师把握与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变得至关重要。
从活动开始到现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是每次教师观察、解读幼儿的依据,我们生怕会遗漏掉任何一个环节。我们既要以一般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思维水平作依据,又要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班幼儿的探索与小班幼儿相较有了明显的目的性,他们在“小小实验室”中,不论是牛奶烟花还是火山喷发等实验,逐步从单纯地看结果到记录实验过程,绘画实验结果,都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学习品质。因此,在活动中面对不同的幼儿,教师的及时接纳、介入、引导非常重要。只有知道幼儿需要发展哪些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学习品质,了解幼儿既需要自我建构,也需要社会建构,才会在幼儿探究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去促进其学习与发展。比如,实验室的人数是固定的,有趣的实验现象会促使很多幼儿争相去做,这时就需要引导幼儿学习遵守游戏规则,学会等待,尊重他人的实验结果,积极尝试和思考,遇到困难要坚持到底等,这些都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随机教育。所以,教师心中要有与幼儿发展阶段想适应的学习与发展规划,才能将水课程渗透到更深层次。
大量的游戏情境和材料是幼儿游戏的最重要的部分,那么幼儿在操作实践中,定会产生疑惑和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从小小实验室及自主玩水活动中,幼儿精彩的呈现几乎都是幼儿在面临问题、产生疑问、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有真实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潜力。例如在操作纽扣板的时候,将水管内的水如何引流到水盆内,起初孩子们都是用勺子接水管内的水流出然后倒入盆内。后来教师提供了水架和半片水管、船等。第一次操作时幼儿的梯台是一样高的,管道平行摆放,船在水管内不能向前游动,不一会儿水管内积压了5艘船。琪琪觉得是水不够多,要多加水进去船才能往下漂。于是她和闻闻轮流倒水进去,可是船依然没有前进。看他们在反复地做这些动作,教师走过去问:“你们来回倒这么多水,为什么船依然不动呢?”琪琪说:“应该是我们的水还不够多。”闻闻不同意了:“我们已经在里面放了很多水了。”看到他们似乎要起内讧了,教师说了一句:“咦,这个水道好像平平的大路,船没有办法往前冲呢!你们试试看如果把水道倾斜些,就好像我们在玩滑滑梯一样,说不定船自己就能加速呢!”他们觉得有道理,于是来了一个大改造,先把水管改成了倾斜下来的水管,由高到低排列,水道也就变成了倾斜的一条“滑滑梯”。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开始尝试。随着水的流入,果不其然,在这次的船游动中,加上斜坡的惯性,小船自然而然地驶入了“大江”的盆内。幼儿不禁欢呼起来。
由此可见,教师要随时关注、把握整个活动的走向,抓住恰当的时机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激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的探究更聚焦,从而让幼儿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与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