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自信,传承玉雕艺术

2019-04-10 11:00张红云
天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玉雕传承创新

[摘 要] 玉雕是表达时代特性、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在这个提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身为玉雕家,要梳理、传承中华民族古老的玉雕文化,从自身做起,积极创新,让玉雕艺术更好地发扬光大。

[关键词]玉雕;传承;创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 J323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9)12-0152-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红云.坚持文化自信,传承玉雕艺术[J].天工,2019(12):152-153.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连绵不断的古老文明,玉雕的历史是中华文明中一条贯穿始终的艺术脉络,经历了数千年的时代积淀,玉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直到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随着新工具、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与运用,如今的中国玉雕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挑战。

一、玉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切事物都需要在继承中发展、进步,作为古老文化的玉雕,更是如此。在玉雕创作中,首先要明确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做到承前启后。首先,要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和雕刻工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和发扬。玉雕的传承与创新,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工艺是玉雕的基础,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对工艺技术的把握具有基础性意义。玉雕艺术的发展与工艺、技术、工具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传承中,应该特别注意技术的演变带来的影响以及玉雕师与技术、工具的关系。由于玉石质地坚硬,在传统雕刻过程中,离不开高强度的工作、高硬度的工具;另一方面,高超的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玉雕工艺在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合金钻头、刀具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电脑雕刻、激光等技术的运用,使玉雕的精细程度大大提升。同时,电脑雕刻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雕刻速度,这都是技术创新为玉雕行业带来的利好因素。

但是,随着技术进步,玉雕的整体质量、水平、创意却大多不如古代的作品,诚然,技术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惰性,批量化的生产使玉雕市场变得浮躁。身为玉雕工作者,应该在继承传统玉雕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技术的发展,更好地进行创新,让技术为我所用,而不是成为技术的奴隶。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创造更大价值。

(二)内容与形式的变革

玉雕是一种艺术,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对于玉雕作品而言,在内容与形式上更注重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该作品的艺术价值。

具体而言,玉雕作品像一部书籍,内涵丰富的作品能够引发观赏者的思考和共鸣。因此,作为设计师,要注重对趣味的塑造和发掘,这是作品的“内容”。内容的呈现离不开丰富的形式,表现为美观、大气、雕工精湛的外部形象。要想表里如一,有很多技巧可以遵循,例如,设计师可以选择一些色彩和造型都较巧妙的原石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材料的整体特征,充分利用原石的纹理、颜色、质地等要素,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结合自己的思考,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让观赏者眼前一亮。由此看来,雕刻并不意味着大刀阔斧地改变材料,而要从材料本身入手,发掘其天然价值,打造意境之美。

(三)对设计的思考

玉雕设计中可以运用的题材十分广泛,一般可以分为民间传说类型、历史人文类型、宗教以及山水花鸟等类型。然而,题材虽广,但却不是事事可成玉雕。玉雕设计中所用到的事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美好寓意,是人文精神或美学象征的具体呈现,通常借助谐音、比喻、象征等方式表现出来,这是传统玉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变化,对待这些设计元素,我们要做到批判地继承,一切都要以实事求是、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而不能盲目复制古人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玉雕作品。

当今时代,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个性化,风格越来越独特,题材也突破了传统的范畴,吸纳了许多新鲜元素。例如,汽车、电灯、飞机等事物也成了玉雕题材,身为玉雕家,我们不应排斥,也不能盲目求变,只有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才能开拓更加宽广的现代玉雕设计道路,丰富玉雕文化的内涵,实现玉雕设计题材和内容的创新、突破。

二、传承、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为玉雕的传承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显著的问题。为促进玉雕的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这些问题必须被正视并妥善解决。

(一)玉雕设计遭遇人才瓶颈

玉雕是一项传统行业,也是一个老龄化十分严重的行业。如今,具备技艺功底、文化储备的玉雕艺术传承人,几乎都已年近高龄,眼力、体力的下降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受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玉雕工艺的学习过程漫长而辛苦,需要极大的耐心与信心,现代的年轻人普遍心浮气躁,难以在工艺领域坚持下去,急于速成,往往一事无成。另一方面,玉雕技艺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淀,积淀基本完成后,却很难在此基础上实现较大的飞跃,这是许多中青年传承者所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繁荣玉雕创作,人才的培养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对此,应完善师徒传承和社会传承两种体系,完善行业制度,进行人才引进,完善从业人员考评机制,優胜劣汰,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原料与工艺的价值权衡问题

玉石原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千百年的开采,使得一些玉料濒临枯竭,物以稀为贵,所以涨价较快,再加上消费者的追捧和商家的炒作,和田玉、翡翠等名贵玉石价格水涨船高。在此背景下,行业内普遍重视产业原料价值,工艺水平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以取得实质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玉器、收藏品市场也较为火热,由于入行门槛较低,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玉雕行业,行业内部鱼龙混杂,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粗制滥造现象严重,一块质地优良的玉,即使工艺一般,也能卖出较高的价值,导致企业过度重视玉料的质量,轻视玉雕工藝,长此以往,不利于玉雕技艺的传承,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为此,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注重工艺创新,向传统玉雕佳品看齐,在严把材料关的同时,多方面提升工艺水准,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更幽远的意境,尊重自然,因材施艺,开拓更加宽广的创作空间。

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传统玉雕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审美能力。玉雕作品的艺术性取决于玉雕艺人本身的艺术高度,对此,应发挥行业协会、专业院校等方面的作用,健全相关培训机制,定期组织辖区内玉雕行业人员互相交流、学习,同时开展评比、评优,激励先进工作者,带动落后者;玉雕从业者还应具备跨界思维,多向木雕、石雕、砖雕等艺术学习,触类旁通,发现更多灵感,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为玉雕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梁帅.立足传统玉雕文化传承推动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以邳州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为例[J]. 2014(5):165-165.

[2]林海芳.传承优秀文化,彰显东方美韵:浅谈玉雕造型设计和制作[J]. 雕塑,2015(3):64-65.

[3]赵越.关于玉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 新乡学院学报,2018(5):76-78.

[4]沈德盛.谈玉雕创作中的传承、发扬、创新问题[J]. 中国宝石,14(1):213.

[作者简介]

张红云,女,生于1984年10月14日,河南新密人。从1998年进入玉雕行业以来,在诸多大师言传身教下,对玉石雕刻的制作工艺逐渐能够独立设计制作。1998年至2001年6月入河南省新密市雕塑艺术学校学习玉雕设计与雕刻技艺;2001年6月至2004年4月以优异绘画艺术成绩被新密市雕塑艺术学校返聘为绘画艺术老师;2004年至2007年被深圳升林工艺品公司诚聘为工艺品设计师,专业设计欧美风格,出口工艺品;2007年至2010年在广东揭阳翠仙玉品工作室工作;2011年至2015年被河南梦祥纯银首饰有限公司诚聘为产品艺术设计总监,带领产品研发设计团队开发新产品;2015年创办吉德福琥珀珠宝工作室,担任设计师至今。

2013年,密玉作品《鸿运当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4年,白玉《仙乐》荣获第六届中国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金奖;2013年,玉雕作品《礼佛》荣获中国传统工艺精品展“金奖”;2013年,白玉作品《女娲补天》荣获第五届中国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金奖;2015年,蜜蜡作品《连年有余》中华龙奖“金奖”;2014年,白玉《贵妃醉酒》荣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最佳工艺奖”;2013年,密玉《嫦娥奔月》荣获第五届中国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银奖;2012年,琥珀《如意瓶》荣获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银奖。

(编辑:温子超)

猜你喜欢
玉雕传承创新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