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4-10 23:53杨广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交流思维

杨广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说到思维能力,就不得不提及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两者互有联系、互相包容、互为因果,却不能相互混同,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也应从不同方面进行。在积极提倡教育“轻负高质”的背景下,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学会主动提出问题,进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落实好“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学会长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从狭义的心理学研究实践角度来看,我们通常认为的思维主要指逻辑思维,而数学正是培养人逻辑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要践行上述数学学习的三个重要方式,笔者认为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轻负高质”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营造轻松氛围,让“思”絮飘起来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的研究和实践: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人的智慧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在这样的课堂学习环境下,每个学生的心理都比较放松,思维也没有了约束,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变得通畅。在这样的平等对话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这样的课堂,让交流变得轻松,让学生的“思”絮飘起来。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最大差别在于,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意识、有思想的人,而非物,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能偏爱优生,也不能歧视学困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面带微笑,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同时,在课后的交流中,教师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交流,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困惑和喜悦与教师分享。

另外,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比例尺》这节课时,有的学生向笔者提出了一个新奇的问题:“比例尺和我们平时的尺是一样的吗?它是测量什么的?”笔者先是赞扬了这位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然后再回答他说:“比例尺是一把无形尺,它的作用很大,小到做衣服,大到造飞机。学了这一课后,相信你会有确切的了解。”又如在教学中可能会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完美解决,这时,教师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比一比谁能最快、最好地解答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增强。

2.解放心理,营造健康氛围

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或答不上来时,班级中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就想表现自己,有时会直接把答案说出来。这时,刚刚提问或回答的那个学生会显得尴尬,容易失去自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发言的习惯,让学生明白给别人机会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是给自己机会培养谦虚品德。

另外,当学生产生了不同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要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意见,再营造一个宽松的交流氛围,促使学生发挥富有创造性的想法,让交流变得无拘无束。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有10个苹果,用每隔0.5米的一段绳子依次连起来,这根绳子最短需要多少米?如果拿掉一个苹果,还是用这段绳子连起来,怎样连接绳子正好一点不剩?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一下就热闹起来了,学生争论得非常激烈,甚至辩论得面红耳赤。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只是默默给他们鼓励,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异常活跃,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学生往往会得出合理的答案。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3.创新形式,打造勇敢平台

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有指向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可以侃侃而谈,有的学生胆小害羞,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因此,教师的提问形式要多样,或者可以举行各种形式的提问竞赛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在比赛氛围中逐步消除害怕心理,使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思考。

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寫下来交给教师。在课堂中,有些学生可能不善于表达,教师可以课后再与他们交流,慢慢引导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学习了归一应用后,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大组,由其中一组学生提出问题,让其他组的学生来回答,然后交换提问。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投入“思”潮中,教师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激发浓厚兴趣,让“思”意乐起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学思想告诉人们,在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解放学生,放飞学生思想,让学生敢于开口,敢问敢说,着重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提出不同意见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由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1.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唤醒问题意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课堂教学事例证实,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话语会感染学生,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感悟中体会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话语与体态语言告诉学生:“下面,老师要完成一个魔术,把圆柱平均分成12等份后,再分成两大部分,然后将两部分组合在一起正好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听到这段话后,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表演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个表演看完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纷纷思考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大小一样吗、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联系吗、圆柱的体积怎么推导呢等问题。

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使用较混乱,教师可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区分。如当学生混淆了米和平方米的概念时,笔者举了一个例子:“小明用3平方米的钓鱼竿去钓鱼,如果真是这样做的话,那我请他把钓鱼竿借给我,我就拿他的钓鱼竿当鱼兜到海里去捕鱼,你们看可以吗?”笔者用这种富有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这样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慢慢也产生了提问题的兴趣。

2.以积极向上的评价激发思维动力

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没有一位学生是沉默寡言的,没有一位学生是不乐于提问善思的,学生都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角。笔者认为这些教师都恰当地使用了激励性的语言。激励,它是调控课堂的一种方式,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够尊重、信任、表扬、鼓励学生,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乐。

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以“哪个同学来试一试”“哪个同学还有更好的想法”等激励性语言来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往往使用“了不起”“你真能干”“解法妙极了”“再接再厉”等具有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勤思好问。

三、科学处理关系,让“思”力升起来

20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班尔曾说:“没有一个愚蠢的问题。”在2500年前,正是有人提出了一個问题:“世界是怎么组成的?”这才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没有思考,便没有创造力。

1.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也经常教育学生:“数学课堂资源,数学课本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工具,我们要灵活地运用,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挥。要想学到有用的知识就要靠我们自己。”这样,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进入了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之中。长此以往,不但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充分发挥了使学生的自主性。

2.处理好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关系

教师应侧重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笔者认为,这里的“渔”不只是方法,更是一种技能、一种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如在新旧知识间的比较中,教师通过交流和反馈,不断让学生在比较中加强思维间的联系,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公式等方面促进思维的发展。另外,通过积极思考后,学生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打开了思维的结点,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在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改进思维方式。

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你怎样想到要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呢”,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在课堂上就能大胆探索,乐于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提高。

四、结语

面对新课程“轻负高质”的理念,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尤其是要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郅庭谨.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朱学思.小学语文多思教学十年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交流思维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