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英, 张盼盼
(1.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0234;2.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上海 201800)
自2010年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起大家普遍关注,也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1][2]。主要面向小学教师培养的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其课程体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小学教师的职业需求?本文将从用人需求角度,通过用人单位负责人调查以及在校生与毕业生的对比调查,对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的满意度进行研究。
为了更深入地考察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的设置是否科学,目标与结构是否合理,学习方式是否有效,实践实习成效是否明显等问题,不仅需要了解本专业在校生的真实想法,还需要客观反馈毕业生的课程学习满意度,更需要洞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综合评价。为此,本研究选取某市属师范大学(简称“S校”)的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为研究对象,针对部分在校生、毕业生以及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小学校长分别展开调查,以全面考察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的满意度状况。
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访谈和文本分析等调查方法。整个问卷调查过程,遵循三个步骤依序展开。
首先,综合泰勒课程教学原理与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构建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课程满意度调查的内容维度。作为课程开发经典模式的泰勒原理认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者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贯穿于课程开发始终[3]。就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而言,“确定教育目标”可对应于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确定,“选择学习经验”可对应于课程门类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教育经验”可对应于课程结构设置与课程教学实施,“课程评价计划”可对应于课程考核与课程成效评价。作为权威性高的新修订的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着重从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实施等七个部分提出明确要求[4]。为此,在整合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本研究确定了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课程满意度调查的五个内容维度,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方式和实践实习。
其次,围绕调查内容维度,借鉴2017年全国高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经小范围试测和修订后,形成三份调查问卷,包括“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校生卷)”、“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毕业生卷)”和“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用人需求满意度调查问卷(用人单位负责人卷)”。前两份问卷均含30个选择题和2个主观题,围绕课程设置体系是否满意、课程目标与各类课程比例是否恰当、课程内容是否新颖、课程教学时数是否合理、课程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实践实习安排是否妥当有效等问题编制测题。后一份问卷包含7个选择题和1个主观题,旨在调查小学校长重点关注哪些教师素养、对小学教育硕士的用人满意度如何、对硕士毕业生所学专业课程以及所应具备知识与技能的期望是什么。
再次,三份问卷均采用问卷星方式实施在线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回收在校生问卷150份,毕业生问卷98份,小学校长问卷80份,有效问卷均为100%。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除问卷调查外,本研究还辅以半开放式的个别访谈。在问卷者中选取在校生、毕业生和小学校长各8人,进行面对面访谈,着重了解他们对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课程学习的真实感受、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及其原因认识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招聘小学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时,用人单位最关注哪些教师素养呢?调查发现,小学校长关注的教师素养依次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82.61%)、团队合作能力(60.87%)、学科专业知识(56.52%)、教学实践能力(43.48%)、组织管理实践能力(39.13%)、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34.78%)、教育实践研究能力(30.43%)、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和心理调适能力(21.74%)(见图1)。
图1 用人单位对拟聘教师素养的重要性程度认识
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在读期间应系统学习哪些课程呢?小学校长认为按其重要程度分依次为:基础理论类课程和教学技能训练类课程(69.57%)、教师职业道德类课程(60.89%)、基础教育改革类课程(56.52%)、教学实习类课程(52.17%)等(见图2)。其中,基础理论类课程和教学技能训练类课程并列位居首位,教师职业道德类课程位居第二。超过半数的校长认为,教育硕士生需要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参与教学实习类课程。
图2 用人单位对教育硕士生应系统学习课程的重要性程度认识
综上可见,用人单位对拟聘教师的素养要求和对高校课程的类别期望基本一致,尤为关注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学科专业知识与基础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与实践能力三个素养。正如一位小学校长所言,“我非常看重教育硕士作为一名教师的个人人品,其它方面都没有人品重要,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后续都可以习得。”
用人单位负责人对本校所聘教育硕士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无人选择“很不满意”和“不满意”,选择“一般”、“满意”和“很满意”的占比详见表1。
表1 用人单位对所聘教育硕士的满意度情况
由表1可见,用人单位负责人对本校所聘教育硕士的总体满意度高(占83%),70%表示“满意”,13%表示“很满意”。其中,对所聘教育硕士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的满意度很高,选择“满意”和“很满意”约占96%;对所聘教育硕士岗位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满意度比较相近,各有79%和74%的小学校长对其表示满意。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两成左右的小学校长对本校所聘教育硕士的总体满意度一般,他们认为教育硕士的岗位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一般,实践能力表现欠佳。
在被调查的小学中,有来自S校毕业的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1-3人的占73.91%,4-5人的占17.39%,5人以上的占8.7%。当问及“是否愿意继续招聘S校小学教育硕士毕业生”时,小学校长表示很愿意者占30.43%,表示愿意者占52.17%,表示一般者占17.39%。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用人单位对S校培养的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质量的总体认可度高。
比较发现,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在校生与毕业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高,普遍认同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对诸多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但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实践实习维度上某些具体问题的满意度回应上存有一定差异(见表2)。
就课程结构维度,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在校生与毕业生对学位基础课程和学位专业课程比例、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例等问题的认识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相比而言,在校生认为学位基础课程和学位专业课程比例较合理,专业必修课程比重较大;而毕业生则认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比重都较大。在个别访谈中,各有57.14%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认为“实践课程较少,应增加实践类课程”“希望缩减理论类课程,增加专业选修类课程”。
就课程内容维度,大多数的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在校生和毕业生均一致认为,学位基础课程能较好地反映最基本的课程理论体系,专业选修课程内容丰富且对拓宽知识面很有裨益。然而,两类群体对学位专业课程内容的认识存在意见分歧。与毕业生相比,在校生认为学位专业课程内容与之前所学内容能更好地衔接并且在深广度上有更好的提升(χ2=14.329,P<0.001)。需注意的是,均有二成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认为,学位基础课程、学位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都显得太陈旧以致学习后收获不大。
表2 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在校生与毕业生对课程满意度的差异比较
χ2值的说明:无*表示无显著差异,*表示0.01
就课程教学方式维度,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课程能较好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方式多样,但在校生与毕业生对主要教学方式的判断存在差异。相对而言,在校生更倾向性地认为“教师讲授为主”和“自主学习为主”,而毕业生则更倾向于选择“合作学习为主”和“研讨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涉及校公共必修课(含政治英语)和学位基础课,尽管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其态度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有63%的学生认为“如果政治英语课更有趣些则更愿意学”,均有26%的学生认为“如果学位基础理论课的老师能改变教学方式则更乐意学”。可见,小学教育硕士生期待课堂教学方式更活跃以增进学习兴趣。
就实践实习维度,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实习时间安排和实习形式的看法存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超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实习集中在第三学期易导致实习与写论文的时间冲突,毕业生(73.91%)对这一点的看法较之于在校生(53.91%)尤为强烈。与毕业生相比,有更多的在校生认为实习期间大多在批改作业,听课和上课次数少,实习形式单一,实习收获不大。可见,在校生与毕业生对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较低,尤其对教育实习时间安排不甚满意,均有43%的人希望教育实习时间能分散安排在整个研究生阶段。为此,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安排实习时间以及如何提升实习成效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以S校为例,基于用人需求的视角,小学校长调查以及在校生与毕业生的对比调查结果发现,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课程满意度总体良好,较好地满足了用人单位小学教师的职业需求,从中也反映出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针对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本文将提出建设性的改进举措,以更好地提升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课程满意度。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各类课程比例有失偏颇,主要存在专业必修课程较多而专业选修课程较少,基础理论课程较多而专业实践课程较少,政治英语课时偏多,少量基础理论课程与之前所学重复等问题。经分析S校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培养方案发现,该方案是以2009年版的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为蓝本编制的,已不太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新形势。由此,急需精减冗余课程,丰富课程门类,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首先,适当缩减政治英语公共课的学时,删减或合并重复度高的课程,留腾出更多宝贵的教学时间。其次,增设实践类和选修类课程,如校本课程开发实务、课堂观察和量化分析技术、教学案例分析与实务训练、中小学生个性化教育策略等,为小学教育硕士生的课程选修留有足够的可选空间,更好地满足小学教育硕士生未来为师从教特定学科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
调查结果多处表明,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培养存在实践课程薄弱,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习成效不尽如意,实践能力欠佳等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有来自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实习小学或带教教师的协同度不够等原因。为此,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这是当务之急。
首先,高校急需按照全国指导性培养方案精神修订小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尽快调整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将见习、实习和研习分散在一、二、三学期实施。其次,强化实践类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吸引小学资深教师参与其中,通过微格教学、录像课观摩和教学课例分析等多种途径加强实务训练,提升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再次,精选实习基地,设定实习标准,尽最大程度争取实习基地与带教导师的协同,多给上课机会,多给倾心指导,丰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体验。
调查表明,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的课程内容还欠新颖,课堂教学方式还不够灵动,传统“满堂灌”教师讲授仍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诸如此类的问题依然常见。尽管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的课程教学改革在持续推进中,但距离活力课堂和魅力教学相去甚远。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方式,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首先,要打破长期以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固有观念,积极营造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氛围,让课程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反哺于课程教学。其次,要激励每一位任课教师勤于思变,勇于破除“填鸭式”的讲授教学,积极践行合作、研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荡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增添课堂教学活力。再次,要增进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责任感,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激情投入每一堂课,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教师人格魅力展现的机会,将每一个课堂都成为打造自己精彩名片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