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 100095)
由于许多疾病都需要进行血液分析检查,因此抽血则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部分患者在抽血时会出现晕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恶心欲吐、血压下降、头晕目眩等,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神志昏迷、唇甲青紫以及二便失禁等,对患者的身心及抽血工作均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避免抽血晕针事件的出现[1-2],在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门诊抽血室出现晕针事件的相关因素,同时探讨应对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我院门诊抽血室出现晕针现象的52 例患者,其中男性27 例,女性25 例,年龄20~82 岁,平均(60.5±18.5)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突然出现的四肢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头晕目眩等。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从而对患者出现抽血晕针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3]。
对52 例抽血晕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导致晕针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体质因素、疼痛因素以及体位因素,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分析本组患者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n, %)
①心理因素:其在初次抽血患者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患者初次抽血,对于抽血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同时又担心抽血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危害,此外还有部分患者怕见血,因此会导致其出现高度紧张、担心等心理情绪,从而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并扩张患者机体内脏的血管,致使血压下降继而引起心率缓慢,并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晕针的情况[4-5]。
②体质因素:由于多数检查项目均需要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因此需要患者在抽血前不能够进食,若是患者自身的体质较弱,所以在空腹时进行抽血,会导致患者出现过度劳累以及疲倦感,此时患者的身体处于应急状态,会导致患者出现短暂的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外周阻力,致使血压下降,由于脑血流量的减少导致晕针事件出现[6-7]。
③疼痛因素:在抽血时,针头会对患者的皮肤神经末梢产生一定的刺激,再加上由于医务工作者的穿刺技术水平不够,导致反复穿刺抽血,从而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致使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使得血管出现放射性扩张,血压下降以及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晕针事件[8-9]。
④体位因素:门诊抽血时,患者通常采用的是坐位,从而易导致患者下肢肌肉张力以及静脉张力的减小,致使血液停留在下肢处,不能快速地回转至心脏,从而使得血循环减弱,并减少心血输出量以及回心血量,降低患者的血压,从而影响脑组的供氧及供血情况致使晕针的出现[10-11]。
(1)健康教育:抽血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抽血的相关知识,使其正确认识抽血检验工作,同时为患者强调,抽血不会对其自身身体造成危害,使其放心接受抽血操作,同时对患者的疑惑进行及时明确的解答,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担忧。
(2)心理疏导:针对心理不良情况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顾虑,并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疏导,同时通过为患者播放音乐等措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调节患者的情绪,协助其树立其良好的心理状态[12-13]。
(3)穿刺护理: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技术的培训,提高其穿刺技能,保证穿刺操作的快速、准确、轻柔,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的穿刺抽血;并且在穿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交流等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等情绪;对于有晕针史的患者可采用平卧位进行抽血,能减少晕针的发生;并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14-15]。
(4)晕针紧急处理:①一旦患者出现晕针现象,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抽血、并且将患者平卧,必要时吸氧;②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④详细记录抢救过程;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综上所述,导致门诊抽血室晕针现象出现的原因较多,需要临床医务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