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大智”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9-04-10 05:55沈卫文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运维职业技能联网

沈卫文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在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中,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下简称网络专业)以培养“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用与管理(建网、用网、管网)人才为目标,在2001-2005年期间,迎来了近五年的高速发展期,继而伴随信息产业的退潮,跌入低谷。

将2015年5月20日看成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①,自此以感知为核心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汹涌而至。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的信息技术并非简单的依次更替,而是不断叠加、进化、聚变,表现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各个领域。“云物大智”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它主要代表未来科技应用的四大领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在“云物大智”四个领域的应用互为补充,互为基础,持续叠加推动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云物大智”时代发展初期,企业对建设与维护企业内部私有云平台的旺盛需求,推动网络专业招生与就业出现了较强程度的复苏与井喷。但是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建设与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服务模式已经从IaaS逐步过渡到PaaS及SaaS,SDN软件定义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网络软件化、虚拟化的技术潮流势不可挡,企业对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人才的需求开始呈现逐步萎缩的态势。

一、高职网络专业面临的困境

短暂的人才需求浪潮过去之后,网络专业在新的时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人才需求的规格发生变化

伴随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需求开始二极分化,多数企业需要具备“建、用、管”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从事运维工作,而部分IT系统集成企业则需要越来越专的工程师。

“云物大智”时代的产业链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则与现在网络专业典型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错位,行业对人才的需要与高职学生能达到的培养层次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例如云计算相关的工作岗位,企业对职业能力的主流需求,已经从低层次的运维、应用跃迁至架构与开发级别,而高职院校网络专业云计算方向的人才(云应用工程师)能匹配的工作岗位需求热度正在持续衰减;同时,伴随国内IT业巨头如阿里、腾讯等迅速地介入云计算领域,云计算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商业模式[1]而非技术工种,从而进一步地压缩岗位需求。

其次,如物联网架构设计、大数据开发以及信息安全架构等工作,这些岗位的招聘起步均为211或者985等一流本科学校毕业生,高职学生通常从事售前支持、售后服务之类的工作,介入技术研发类岗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职业技能需求门槛则更高。

(二)新兴技术对网络专业的冲击

同时,新兴IT技术也在急剧压缩传统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需求,首当其冲的是云计算技术,其次是自动化运维技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来自政府部门的直接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将企业内部应用迁移到云端。而在云端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应用与应用之间的数据通信将通过虚拟化的交换与路由等网络设备完成。企业再也不需要招聘专职的网络设备维护人员,这直接导致传统的路由交换技术人才失去用武之地。可以说,从某种意义而言,云计算技术的兴起淘汰了大多数路由交换人才。

企业网络运维管理工作是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之一。各类自动化运维工具的兴起与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出现,将以往手工模式的企业网络运维管理工作,由程序化的工具或平台进行逐步的替代。从工作效率的角度而言,IT运维管理工程师借助自动化运维技术,可以将原有维护单一企业网络的能力拓展到几十乃至上百个,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从就业的角度出发,这导致了运维管理岗位招聘需求的极度萎缩。

除了上述的技术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新兴技术,也会对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产生就业岗位的冲击,如SDN软件定义网络、物联网等。

(三)新兴专业的冲击

除开技术与市场的因素外,网络专业另一个需要直接面临的困境是新设专业的挤压。在“云物大智”时代发展的初期,许多院校都将相应的人才培养以网络专业某个方向的模式完成。而目前,诸多院校均已开始将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设置成为独立的专业,不再属于网络专业的某个方向。这些新设立的专业在单一领域内人才培养的深度远超网络专业,从而进一步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冲击。

二、“云物大智”时代下的发展思考

在现阶段处于技术与市场交替冲击的时期,网络专业如何瞄准企业用人需求,快速适应新环境下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同时着手。

(一)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

“云物大智”时代背景下,社会各领域的各类产业都在直接或间接的发生着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应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跨界、渗透、融合,培养更多既熟悉“云物大智”技术又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应当从单一的网络技术领域向其他领域进行跨界、渗透与融合。

以获得思科证书的学生为例,十年前,通过CCNA认证的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在人才市场上初次就业的薪资水平排名处于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五年前,CCNP级别的毕业生,就业薪资只能算中等偏上。而今,通过CCIE级别认证的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已经由以往的高薪跌落至中等水准。高职学院网络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目标,已经由过去的高层次职业技能岗位,快速下沉为一般性的普通技术岗位。

从产业的发展角度看,“云物大智”时代呈现交错发展的行进路线,大致脉络如下。

初期:“云”(云计算)作为基础架构,前期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通过IaaS模式为“物”(物联网)与“大”(大数据)提供了数据传输途径以及计算单元。

中期:物联网以感知为核心获得了大量的数据。通过“云”构建的网络架构传输并汇聚至“云”构建的数据存储,交由“大”(大数据技术)来完成对数据的清洗与处理工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此期间物联网技术占据主流需求,云计算产业模式逐步由IaaS、Paas切换至SaaS。

终期: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积累下,推进“智”(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应用与进步。

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调整,应紧跟“云物大智”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前占位对接产业需求,着眼于整个产业发展路线。如前言所述,受益于云计算技术发展初期IaaS模式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部分院校网络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上的细节调整,增加了云应用工程师方向,其工作任务及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如表1[2]。

而当“云物大智”时代快速从初期向中期过渡之时,企业对相关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网络专业应迅速将人才培养的方向由云计算产业IaaS模式下的基础架构方向调整为适配Paas及SaaS下的运维及安全方向,同时兼顾物联网产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增设相应职业技能培养模块。

站在物联网技术结构角度分析,物联网技术可以细化成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对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而言,专业课程已经包括了大部分的物联网知识体系,因此,只要稍加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动和调整,就可以实现满足物联网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目标[3]。通过在网络专业开设物联网方向课程,采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优化策略[4],可以在付出最小成本的前提条件下,以网络专业相关职业技能为基础,快速地切入物联网产业领域。

综合而言,表1所示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将可调整为如表2所示。

(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

从近几年来看,如前所述,企业对应聘人员的职业技能需求越来越专、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学生入学时的初始职业基础并没有发生变化。传统的对所有学生设定统一的学习目标,采取标准化“生产线”方式难以培养出满足不同岗位群和工作流程需要的毕业生。为此,人才培养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实现在同等时间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基于岗位的层次化、差异化培养人才

首先,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或工作群的工作任务需求,提取普适性的能力需求,转化为适合多数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将部分对职业技能或素质要求较高的内容设置为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如表3所示。

在教学活动中明确要求学生在完成普适性的职业技能培养后,可以自行选择相应的某一方向的高层次职业技能进行深入学习。同时采用工作室或者导师制的模式,由专业教师(企业一线工程师)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成立工作室,以相应领域内的高级职业技能作为培养目标,遴选优秀学生对其进行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课余指导。

表1 网络专业云应用工程师岗位分析

表2 网络专业云运维与IOT售前工程师岗位分析

表3 网络工程师岗位能力要求分层

2.教育教学过程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推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反馈。例如,采用实时或者准实时的教学效果预警反馈系统[5],大幅度提高教学反馈的频次或者采用实时的表情识别技术,实施动态的评价指标筛选以及并行采用基于情感倾向的测试模式[6]。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可以更为清楚和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对职业技能学习的心态与评价,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3.专业混编的试行

由于生源多样化,学生的培养变得越来越复杂,但社会对网络人才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越来越专。所以,传统的专业设置模式与大一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可能无法差异化地去实现因材施教。除了可以通过导师工作室模式对优秀学生给予额外的学习环境支持外,还可以尝试在招生教学过程中试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混编工作。

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将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应用专业乃至相关专业(如智能交通、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之间的人才培养途径打通。以统一口径实现大类招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展现出来的兴趣方向与特长,实施分类的人才培养。

或者是采用专业融合的方式来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共同培养。物联网技术是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中的核心,但物联网产业链的领域涵盖太过于宽泛,很难说哪个专业能完全覆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可以开辟网络编程或自动化运维的专业或者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智能交通技术的结合,可以开辟车联网领域的产品研发方向。采用这种混编式的人才培养方式,能最大化地完成分类的人才培养,使得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再局限于计算机网络相对狭窄的专业领域。

三、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的一般思路

为了适配新形式下的人才需求,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整编程语言,储备创业基础

自2017年末,伴随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兴起,Python程序语言逐渐取代Java,成为编程界的头牌语言,目前Python被广泛地用于系统操作、网页开发、服务器和管理工具、部署、科学建模等几乎所有的常见领域[7]。

通过将以往编程入门采用的C语言,调整为Python,一方面让初学者能尽快地完成编程语言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后续的场景应用(自动化运维、网络编程、物联网应用等)提供基础支持。

(二)精简网络设备配置部分的授课内容

在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的岗位能力需求中,网络设备的配置能力要求已经大幅度弱化。因此,可以将网络设备配置方面的授课内容精简,增加通信协议方面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建立对整个通信过程底层运行的认知框架,提高面对企业网络(包括工业网络)问题时快速定位故障点的能力。

(三)增加Linux系统下的相关课程内容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一方面压缩了网络工程领域的工作岗位,但是同时,也提供了基于Liunx环境下的各类岗位需求。为了提高学生在Linux运维领域的竞争力,可以将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根据企业运维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为2门课程:“Linux系统基础”(主要讲解如何部署常见的企业IT系统服务)、“Linux高级应用”(重点讲解Linux Shell编程、系统优化、操作系统安全等方面),以此培养学生在企业运维管理等岗位上的职业技能。

(四)引入自动化运维技术课程

为适应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可以在前期开设Python语言以及增加Linux授课深度的基础上,引入自动化运维技术方面的内容。初期讲解常见的自动化运维技术以及基础应用,后期逐步过渡到企业自动化运维体系的构建工作。

(五)增加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

以往的网络安全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聚焦在网络设备安全方面。伴随Linux环境在企业应用的逐步扩散,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云计算场景下的数据安全、企业IT系统的信息安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等逐渐成为企业网络管理岗位新的技能需求。为适应与匹配前述变化趋势,可以分别开设了络设备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相关课程。

四、结语

在云计算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与管理、物联网工程等已经作为相应的专业单独开设的情况下,网络专业未来的发展路线,是摆在每一位专业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云物大智”时代给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带来的冲击与剧变,对教育提出了难题和挑战,特别是直接培养产业大军的职业教育。无论是国务院发文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还是在经济新常态中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作为对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呼应,齐力助推职业教育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专业唯有找准自身定位、快速下沉,从一个独立成行的纵向职业培养体系,切换成一个跨领域的横向结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方能拥抱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注释

① 2015年5月20日,我国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博士带领的中国团队,在与美日等国同盟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四轮争夺战之后,终于拿下国际标准物联网架构设计和主导权。随后在9月3日,经33个成员国投票表决,国际标准组织ISO/IECJTC1正式通过了由中国技术专家牵头提交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这意味着我国正式掌握了物联网国际标准的最高话语权。

猜你喜欢
运维职业技能联网
高速公路智能运维平台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
智能+时代的新运维
——2019(第十届)IT 运维大会特别报道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