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柱
【摘 要】小学体育课程是提高小学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小学学生体育能力及教导小学学生基础体育知识的重要课程。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激发小学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本文以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为研究要点,阐述了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导入与实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139-02
前言
在小学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提高小学学生参与积极性,是现代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而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小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可以帮助小学学生将体育知识点内化为自身掌握技能。因此,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主要特征
1.游戏内容充实。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小学学生多样化需求。最大程度激发小学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积极性。
2.教学手段丰富。
利用游戏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手段,为小学学生提供所需的教学内容。进而为小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1]。
3.教学目标明确。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是以小学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遵循了小学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律,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增强体育课程教学实际效果。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导入与实施措施
1.增强师生及学生间合作竞争意识。
体育教师的合理参与,不仅可以为体育游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而且可以将体育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活动与德育、智育、美育进行有机融合,依据体育游戏的协作互助、配合特性,全面培养小学学生团队意识[2]。如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开展“两人三足”游戏或者“蹲跑接力”游戏,每六名学生为一组,协作搭配,每两人合作与其它小组学生进行比拼。在竞赛过程中,合作的学生可以设定一致的步伐、起步时间、节奏,由体育教师负责喊节奏,如“121”。在一组学生到达终点之后,其需要再次返回至终点,迎接下一组学生,两组学生击掌后可开始后续比拼。通过师生参与,共同为取得竞赛的胜利奋斗,可以激发班级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为后续集体类体育项目学习提供依据。
2.强化情境式教学实际效果。
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创设体育教学情境,进一步强化情景式教学实际作用成效。如在“篮球运球”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篮球形状特色,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之初设计“运西瓜”游戏,依据篮球技术动作特点,为班级学生讲述“运西瓜”动作要领。即在“运西瓜”过程中,学生应保持两脚前后自然开立、两膝盖微微弯曲,上部稍微向前倾,头部抬起,眼镜平视前方。用一只手运球,另一只手屈肘水平抬起,以保护“西瓜”不向下落。在“运西瓜”过程中,运输的学生需要张开五指,用手指及手掌根部外缘接触“西瓜”,以腕关节为轴,用手腕、手指进行“西瓜”运输。同时在“西瓜”运输过程中,运输西瓜的学生应控制“西瓜”在自身可以接触范围内,用自身上体、手臂及腿部保护西瓜。并保证脚步动作与手部动作协调一致。以直线运输“西瓜”,每拍一次西瓜跑两步。在游戏要领讲述完毕之后,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运西瓜”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运西瓜”动作更规范、“运西瓜”速度最快。通过小组“运西瓜”活动开展,可以帮助班级学生进一步巩固篮球运球动作,为后期知识学习提供依据。
此外,为避免同一种游戏长时间开展导致小学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小学体育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对游戏教学方法进行适当改進。如在“立定跳远”课程开展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为班级学生播放青蛙跳远视频。结合视频内容,为班级学生讲解关于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并带领班级学生模仿视频中青蛙动作,促使其了解立定跳远动作技巧。通过新媒体软件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丰富游戏教学内容,为体育游戏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依据。
3.引入公平理念。
公平是体育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游戏必然具有一定规则,在规则约束下才可以保证体育游戏开展效果[3]。基于游戏集体性特点,为促使全部学生了解游戏开展方式及约束条件,在游戏开展前期,小学体育教师可与班级学生协作,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便于班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体育游戏活动。如在田径接力跑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设计“链接加速”游戏,在游戏开展前期,综合考虑班级学生体质情况及数量。与班级学生协商,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如某班内具有37名学生,男生数量为19,女生数量为18。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小学体育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了6个小组,每小组学生具有6名,男女各半。剩余的一名男生为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其主要担任裁判。并依据游戏规则,对各组学生表现情况进行判定。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各组男生需要与女生间接搭配,后面的学生需要托着前面学生的左脚,最后一位学生需要自己抬起左脚,则游戏期间始终维持抬起状态。随后各组全部组员跳起前进,始终维持左脚抬起状态,且手托着前面学生左脚。若在游戏开展期间,中间“链子”断裂,则需要重新连接,并在原地点依照以往的速度的二倍跳步前进。最终游戏结果以最后一位学生左脚越过终点线为准,整体游戏中用时最少的学生可获得胜利,由担任裁判的学生负责计时。
通过公平的游戏规则的共同制定,可以从小帮助小学学生建立遵守规则意识,为小学学生构建一个公平的游戏环境,为集体类游戏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依据。
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激发小学学生学习兴趣,才可以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以小学学生为主体,遵循小学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律,依据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公平性,通过师生、学生间合作,逐步强化游戏情景实际作用,增强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结合公平规则的引入,可以为小学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静.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引入与实施[J].田径,2018(2):38-39.
[2]叶华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实施探讨[J].教师,2016(18):75-75.
[3]王国权.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J].新课程(中),2017(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