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艳霞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一项中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五个方面是: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一是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平台,构建“激趣”的教学手段,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平台,构建有趣又有效的学习方式,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三是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平台,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信息技术;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18-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特点的学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明确高中学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基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将信息化技术有效融入其中,为高中学生带来全新的语文学习体验。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让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固有的教学基础上达到最优化。它构建一種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语文新课程理念实施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一、运用信息技术,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借助多媒体,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得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场景,变成声情并茂的导入、讲析,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湘江景色和这首词的电视音乐,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感染,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折服,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一种学习和探究课文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后的拓展当中,我又为学生播放了青年毛泽东的视频片段,和当时工人运动如火如荼的图像资料,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伟人博大的胸怀和伟岸的气势,更好地理解了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因为他们有担当的意识,冲天的豪气,和不怕困难和牺牲的壮志。
以《故都的秋》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展示秋天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与音乐进行细细品味。在碧天枯草、秋槐落蕊的景象中,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北平小院中秋天的景象,进而明确故都的秋“静”“清”以及“悲凉”的情感内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既可以帮助学生在思维上如何从具体到抽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能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苏轼先生的《赤壁赋》一文。本课前两段写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的美景和畅快的心情,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从第三段开始,作者的心情由喜转悲,并发出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慨叹。为了让学生能够透彻理解作者的情感转换,我特意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下载老版《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短歌行》一段,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感触下体会曹操的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可是当年这样的英雄,如今不也是归为一抔黄土吗?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下,学生很容易就能够体会到“客人”悲从何来了。下文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也就水到渠成了,自然而然地能理解第四段“物我一体”的哲学观念。本篇文章不仅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东坡先生面对困难的豁达,更能体会到苏子在人生境遇中的不断成长和他的宇宙世界观,并进而指导自己、引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浓郁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作文时,我在课前精心准备,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节选和摘抄,甚至是他们作文当中优美又有意境和哲理的一句话,学生们看到自己写的句子上了多媒体,都兴奋不已。除了优美句子的摘抄,还有同学们的书写,拍成照片上传,干净工整的一目了然,潦草涂抹的也“人尽皆知”。这样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片,还有学生喜欢的视频资料,我一一展示。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品头论足,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连平常很少发言的内向同学也能与同桌耳语几句。这样的作文课,大家有话可说,同学们表达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你来我往,各抒己见。老师身处其中,适时点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相互交流学习中,自然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如教学之前,我常会布置同学利用多媒体教室自主在网上搜寻查找和文章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和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资料,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集中探究。这样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灌输的、预设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的、生成的、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运用网络资源教学,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
信息资源是优化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大容量地提供更多的主题阅读类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力现代信息技术,对推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推进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远程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创建高效课堂的研究”([2018]—JKGHYB-138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