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05-01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无兴趣,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所以,对于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尽量创设情境,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玩”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快乐的“玩”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从“玩”中学习新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积极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玩乐中学习新知识,也正好符合了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從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我先以“给表现较好的两个同学发奖”为题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糖,摆出老师可能发出奖品的情况。同学们四人一组分组活动,讨论场面非常热烈,很快同学们就总结出了不同的结果:一人得1颗,另一得7颗;一人得2颗,另一人得6颗;一人得3颗,另一人得5颗;两枝人各得4颗。然后教师随即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颗数“同样多”,而这种分法也最公平,两位同学心里一样高兴。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玩”,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形成并掌握数学概念“平均分”。
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新知识
小学生天生比较好动,所以要利用这一天性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把数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玩中学,就可以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在教学两位数除法时,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像:72÷6,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红花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7束(7个10)鲜花平均分6份,每份是1束(1个10),十位商1;剩下1束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朵合并成12朵,再平均分6份,每份是2朵(2个1),个位商2。通过摆小红花体会剩下一束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有机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玩”,增强合作意识,学习新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教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每一组的同学相互协作;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在“玩”中,同学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使他们在“玩”中感受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最后,学生在快乐中也学会了新知识。
四、通过学生“玩”,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争强好胜,兴趣爱好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强烈的猜疑心,要看看究竟该是什么结果,往往总想试一试。作为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提供观察、以及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玩”并找出其中的质疑,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强烈的创新欲望。比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一环节时,我给学生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老师要给咱班里的5个兴趣小组的组员,每人发1支笔。假如你是老师,你在发之前会思考什么问题?你会怎样解决?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学生抢着举手回答,有的说:每个小组有多少人?有的说:每个小组一共要发多少支?有的说:要买这些笔得花多少钱?然后根据学生的思维,我继续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各小组的学生又开始“吵”起来了,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又纷纷举手发言。然后引出例题,进一步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本节课的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他们的创新思维也得到很好地发展。
总之,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缺乏变通能力;而且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精心的创设情境,巧妙设疑,激发学习思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玩”中学习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很好地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每个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