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倩
【摘 要】一个班级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好好学习,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想品质等一些优良品行的形成而存在,这些都是要在班级环境的渲染与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实现的。班主任作为班级中的组织人员与领导人员,同样还是学生持续发展的领路人。因此,文章根据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先说明了小学班级管理的现况,后阐述了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创新水平
班级管理是现在教育当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管理策略的整体实践,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第一时间的评定和反馈,继而让老师对管理策略作出一定的调节,带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1.小学班级管理现况
1.1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管理时,小学班主任经常觉得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只需要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就可以了,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在校园里、班级里,除去学习文化课课程以及课外娱乐活动外,几乎不会加入到管理当中,但是,班主任这样的管理模式根本无法促使学生把心思都放到学习的预想教学指标上。新课改要求学生整体素质获得全方位的发扬,可是在曾经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不加入管理的经过,班干部的功效没有获得展现,学生无法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新课改的规定并未保持一致。
1.2过于重视主导地位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小学班主任为了使捣蛋的小学生听从自己的管制,保证学生在校园里的安全性首先选取的办法就是设立一个严格严肃的管理人形象,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一直是占领主导地位,用命令的形式规定学生听从自己的安排,继而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是,这样的形式往往会使学生觉得备受压迫,让他们对班主任处在一种“屈服”的看法,既尊敬班主任又害怕班主任,即使具有一定的管理成效,可是无法推动学神的全方位有效发展。
1.3管理模式相对传统
过去的小学班級管理方式只需要班主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问题进行相对控制,整顿学生的在校行为等,可是这样的模式比较传统,管理方式单一,同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不足之处被刻板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无穷的扩大,促使学生在校园当中的负担变重,班主任也难以再开展对学生的进一步管理,导致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无法获得有效提升。
1.4过于注重管理结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可是个性多种多样,在不同的管理形式下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当代的教育教学当中,大家最关注的是教育的过程而不是结果,针对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也应这样。但是,有些班主任却忽略了实际管理的经过,仅仅单方面注重管理的速度与结果,选取过于强硬的管理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2.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十分关键,大体上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其一是加强班主任和学生交流的力度,不管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活动,都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需要和意见,以此提升学生加入班级事务和教学的主动性,从而拉近师生关系。其二是班主任应重视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与学生的交流方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班主任应该从细节上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让学生打心底里尊敬、爱戴,而不是害怕和远离。小学生更盼望获得老师的肯定和激励。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不应严厉斥责,而是有道理地批评和指正,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收和意识自己的错误。班里有个学生叫鹏鹏,在我接手这个班级时,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点小动作,要么打扰别人学习,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为班主任不能这么放任不管,所以我找到他谈话,了解到他打心底里很讨厌之前的班主任老师,因为以前的班主任老师总是因他违反课堂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而批评他,这足以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鼓励他改正自己的错误。之后,他不管是在纪律还是学习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只要他进步一点,我就第一时间对他予以肯定,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促使他真正明白学习的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心态。
2.2深层剖析问题根源
小学阶段,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产生的问题也就不尽相同,班主任需要做的不是处置和批判学生,而是了解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是由于孩子是单亲家庭,还是家长工作很忙,学生在家里没有人看管造成的;或者是由于父母对孩子过于宠爱等因素,班主任应该找出根源之后再对症下药,让学生们逐渐把坏毛病改正过来,而不是选用暴力手段,想着一次就拔除学生身上的“刺”,如若真的这样做,不仅无法使这部分学生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足,一方面会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另一方面还会伤害到小学生幼小单纯的心灵。这样的管理方式可能在短时间里抑制学生产生问题,可是,对于往后班主任进行管理工作和学生将来的成长和生活而言还是一个“定时炸弹”。另外,班主任可以经过集结学生团体活动来处理每个学生相处之间存在的不足,运用团体性活动或者是游戏,拉近生生之间的协作关系。运用同学之间的关爱来填补缺失的父母关心学生的情感,但是,集体活动即使是互相配合的,可在团体活动当中,还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具备单独达成任务的能力,如此一来也就培养了受到过多溺爱教育学生的自主能力。
2.3提供开发学生潜能,主动安排学习活动
教师在执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助指导与干涉,需要给学生提供随意展现的空间与契机,采用选拔学生干部,加入和组织团体活动等方式,重视培育学生的领导与管理水平以及团体荣誉感,集体的合作精神,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当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获得给班级争取荣誉的契机,强化学生和班级之间存在的纽带关联,此外,还应在班级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建设公平、公正、轻松的环境,维护学生对于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与热情,主动担任班级管理的任务,确保学生有自我发展的契机,为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以及创新水平打下扎实的根基。
2.4因材施教的管理观念
伴随我国迈进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将来能选择的可能性更加丰富,大多数学生将来可能会过上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作为小学班主任无法预测学生将来的发展,不过仍需要注重起每一个小学生个性上的转变以及心理成长的动态。老师对部分学困生应该第一时间对其展开客观地交流与疏导,不能一直利用斥责与批判的管理形式干扰学生的学习状态。就算这部分学困生最终无法获得优秀的成绩,不过只要能够学到一点知识,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当中,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与学习优秀等因素,有很大几率会衍生一种优越感,存在较强的自信心,这样的心态的存在将导致人变得更加傲慢、看不起别人。所以,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管理时,应该相对消磨掉他们的自信度,促使学生明白尊重与谦逊的意义,包括与其相反的学生,始终很自卑,存在负面情绪,性格内敛的学生,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需要经常性地鼓励这部分学生,一定不要放弃,要有自信。这样一来才能促进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全方位地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班主任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充分展现学生课堂中主人的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变化,以学生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紧密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更好地获得学生们的依赖和信任,如此一来才能高效地推动学生管理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丹.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体会[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6):185+233
[2]冯文清.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1(0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