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增
【摘 要】政治是教育教學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核的学科,所以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然而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政治的学习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到了高中,加之面临着高考的负担,学好高中政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从而导致大量学习困难生的产生.并且政治有着独特的教学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品格,培养学生分析时事、探求热点现象的能力.于是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促进学困生学习能力与成绩的提升是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要点。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63-01
一、政治“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智力因素,因此,我总是尽可能地想办法在我的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备课时,除了背知识体系、方法技巧之外,就是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尽量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比如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插入一段视频以更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教材知识,或者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敏感话题,只要学生提出来,我都不会有意回避,我会教会他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极端片面。比如腐败等不良现象,不是只有我国才有,它的产生有其历史、现实原因,不能因为这些黑暗面就否定社会生活,因为有不足所以需要改革,需要加强学习以便思考怎样解决。通过大家讨论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看待社会,关键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让他们明白,原来可以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
2.重树“学困生”信心,调动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除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部分同学往往自信心严重不足,很多东西不敢尝试,上课不敢发言,害怕说错;做作业只做选择题,主观题不敢下笔,害怕做错;甚至遇到老师绕道走,不敢和老师对视、打招呼。针对这种情况,我往往通过个别谈心、在班级QQ群里找他单独聊天或在他的试卷分析本、默写本上留言的方式,帮助他分析问题,重树信心。比如,或者他的政治科不好,但是其他学科不差,那就鼓励他围绕着高考整体目标来考虑各学科的安排。要发挥优势科目,使之成为自己的亮点;努力学习弥补自己的弱势科目,尽量抓基础,记背默写必须过关,逐步提高自己的政治成绩,至少不能让政治学科在高考场上拖自己的后腿。每次考完试,我会专门找这部分同学过来,逐个看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帮他们逐题分析,并概括出答题模板,让他们记住。鼓励他们要持之以恒,每框、每课的主干知识必须记背默写,每次练习、作业的主观题都要努力下笔,先列知识,再逐步学会联系材料,循序渐进。
3.激发“学困生”政治课的学习参与意识。
其实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都很强,上课总有一部分同学不断接老师的话,虽然不一定说到点子上,但可以看出来他们想吸引老师的注意,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在上课时,我会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分工协作,大家讨论解决问题,你语言表达能力不强那就做记录,你善于表达那就你负责发言展示讨论结果。这样那些沉默寡言不好意思发言的“学困生”也参与进了课堂,不再象以前一样上课就充当背景,缺乏参与意识。对于那种表现欲强又说不到点子上的同学,我也不会打击他,而是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他的热情再帮他纠正偏颇之处,让他继续保持学习热情,逐步学会学习。
4.加强师生交流,融洽与“学困生”的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让“学困生”重新爱上政治课堂,真正愿意融入政治课堂,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我总是在课堂上试图用尽可能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讲给学生听,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尽可能的淡化理论性过强的问题,让学生摆脱政治课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爱上政治课。课间我喜欢走进学生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关心的话题,融入到他们当中。经过努力,逐步让他们放下了对老师的畏惧感、疏离感,让他们愿意向老师打开心扉。学生有时候会悄悄告诉我一些他们的秘密,有时候会与我分享一下他们对某个学科、某位老师的一些看法,课堂上还不时的纠正一下我的普通话,整个政治课堂总是欢声笑语的。不少同学反映,他们喜欢上政治课,既轻松又学到了东西,都愿意把政治学好。考试失利后有的同学会主动找到我,向我道歉,并且保证下一次考试一定为我长脸。
5.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无论作为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我都喜欢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大家通过班级QQ群,聊聊孩子的学习近况,家长倾吐一些教育孩子的烦恼,大家一起探讨如何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在交流中,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大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相互配合起来,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父母长期在外地,缺乏对孩子的关心,使得一些孩子性格孤僻、思想偏激。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对孩子不能一味从物质上满足,还要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平时要多打电话关心孩子,这样逐步扭转孩子的性格。通过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寻求比较适宜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些孩子也开始逐步融入集体,开始主动走进同学和老师,与人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总结
转化“学困生”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一些阶段性成绩就沾沾自喜,老师也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断加强学习,寻找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新方法。我们都应该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在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新问题并积极寻求新对策,不仅要转化现有的“学困生”,而且要尽可能防止产生新的“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