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玲玲
【摘 要】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将探究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积极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积极分析从而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关键词】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1.问题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对经常遇到的不明的现象的追问,人们会因此产生怀疑、困惑、焦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解答疑问的过程。发现问题是在头脑产生了疑问,提出问题则是把头脑中产生的疑问用准确的语言予以表述,解决问题则就是在正确思维指导下,利用已知知识,多角度、多元化考虑问题,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将探究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分析解决问题。诺贝尔物理奖学金获得者李政道说:求学问要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有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很少提出问题,因为缺少学习主动性,科学探究精神,为什么学生问题越来越来少了呢?
(1)无疑而问。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教师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相当一部分竟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无需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仍奉行“满堂灌”的教法,照本宣科现象,学生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失学习的主动性,课后作业永远做不完,没有闲暇时间思考问题,所以学生没有问题。
(2)不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也不愿问,特别怕丢面子,认为向老师或同学问问题印象不好。
(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根本无从下口,更不知如何问。
2.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可能提不出问题而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教师应从心智出发,抓住学生理解生物内容产生的疑惑,或者是原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设法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我们认为创设问题情景,应遵循以下途径:
(1)利用自然现象,生活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学习生物学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看到事物,利用自然现象,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其目的是学生先取得感性知识而后上升到理性认识。
(2)通过实验现象,积极创设问题情景。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诸多的生物学理论或结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学会用实验验证规律,领会探究生物学规律的方法,向学生渗透创造技能和思维训练。可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或对现有实验进行拓宽或学生设计实验,真正做到知识迁移,让学生做到会学,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结合生物学史,创设问题情景。生物学这门学科是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典范。生物学家有着勤奋、博学、探究创新的治学态度。在生物学史中蕴涵着真实生动,丰富多彩的创设问题情景的素材,值得教师用心挖掘,让学生重温科学家当年的研究历程,遭遇当初生物学家扪曾经经历过的研究过程和经历过的困境,体验类似的心理冲突,学生不仅可以从中体验到前人的经历和思想,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的重点。
(4)结合生物热点创设问题情景。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更为凸显,克隆人、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移植、生物芯片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另外,在国际重大事件中,炭疽病、核遗漏、生物武器等也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1)心理学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徒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地表现自己创造性地发挥潜能,如果教师冷漠生硬,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学生产生的是压抑感,中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也就无从产生。
(2)积极评价,让学生乐于提问建立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激励评价机制。创新性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点,是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为克服课堂活动只是少数尖子生的弊端,教师要善于扑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保持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3)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課堂好比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思考、讨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得出结论,要有能充分展现他们个性特长的活动空间,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开放的领域,创造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形成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舞台。
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分析与解决问题就是指导学生弄清楚问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达到目标的要求,从而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收集信息,回顾旧的已经掌握的知识,自学新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通过独立查资料,质疑问难,自我探索,独立思考,自由操作、实验、观察、思考,对问题产生初步的认识及归纳,并将它大胆表达出来,哪怕是一点一滴的错误,都是学生创造潜能的凸显。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方爱玉.新课程理念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讲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