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芳
【摘 要】在了解“诗家语”的基础上,因诗而异,运用还原读、重点读、联系读、想象读等读诗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诗歌审美阅读鉴赏能力。
【关键词】读诗;方法;鉴赏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读”之环节历来为人重视,有道是“三分诗,七分读”。当然,这读有讲究,先是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韵律,最后还要读出感情意味。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不算太难,但要读出情感意韵则需细致揣摩、深入体会。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首先,要了解“诗家语”。狭义而言,“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这一点类似文言文的特殊现象。通常包括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法和名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活用现象。广义而言,“诗家语”还包括诗歌语言的凝炼含蓄的特点和富于跳跃性的思维;
其次,要知人论世。一是了解诗歌作品的创作背景,二是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最后,要合理想象,置身诗境。
结合这些基础认知,因诗而异,读法不同,可以各尽其妙。
一、还原读:联想补白,妙笔绘彩章
这是读诗歌最基本的方法,扩写全诗,借助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还原当时情境。下面以周邦彦的词《苏幕遮》为例赏析此法。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冉冉沉香,熏去了南国暑天的潮热。声声鸟鸣,惊醒了游子拂晓的睡梦。绿叶明媚,吸吮夜雨,沐浴旭日;莲荷婀娜,迎风高举,舞姿婆娑。
故乡迢迢,美景只能在记忆中寻找;苏杭游子,为何成为长安久居之客;少时渔郎,不知今日是何模样,可曾想起我在他乡。思悠悠,念悠悠,小船载梦,融入一片荷塘莲香。
合理的想象,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其景,再现其情,这样朗读时恍若身临其境。
二、重点读:渲染意境,古诗换新颜
有些诗歌,有诗眼,有绝佳之句,此时赏一句而知全诗,这种通过抓重点句的渲染体会全诗的方法,往往有以一当十之功效。下面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来说明。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渲染和情境想象: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醉梦中的离人。有渡口,只是渡口旁没有了泪眼婆婆的情人;也有杨柳,只是杨柳边没有裙裾飞扬的佳人。晓风微起,清泪欲滴。此情有谁知,唯有天边月。那一弯凄冷的残月,如离人苍白的容颜,又如离人寂寞的眼,目睹着多情人的伤离别。
仅此一句的深入体会,便能让人感受到此首词的意境特点,情感指向,甚至作者的遭遇,通过研读名句,带头理解全诗的情感。
三、联系读:一语道破,深悟诗中意
有些诗,与作者的身世、所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但诗歌的字面却没有交代,所以译诗时,就要一语道破,如此方能深了诗意。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例说明此法。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耳闻洞庭湖的壮观了,今天终于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洞庭湖将吴楚两地一分为二,气势何等磅礴;大陸长空、日月星辰仿佛就在这水中飘浮出没,景象何等壮观。
是的,今天终于亲眼看到洞庭湖了,只是没想到是在数年没有亲朋好友的音讯之时,是在年老多病有家难归之时,是随着一叶小舟漂泊而来。
是的,今天终于亲眼看到洞庭湖了。我应当高兴,可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下来:为了我漂泊的艰辛,为了我的报国无门, 为了战乱不止的国家,为了那和我一样流离失所的百姓。
“昔闻”“今上”的沧桑感,“涕泗流”的诸多原因,都在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时找背景中一语道破,读时想象其人其事,自能感慨万千。
四、想象读:想象虚构,细摩出新篇
不少诗作,能唤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思绪万千,此时单纯的译,再加上读者的再创造,别有一番风味,既能体现作者的原有情感,又能表现读者的心灵感悟,且看源于屈原《湘夫人》和崔护《题都城南庄》的译作。
《湘夫人》节选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译文:我要在水中央为她造一所房子,还要用水上的荷叶盖在屋顶上。等啊等,她快要到了吧!我还要为她装饰装饰。采集荪草装点墙壁,收寻紫贝铺砌庭院,四面撒满香椒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白芷饰卧房。突然,门被推开了,我欣喜出门欢迎,却迎来一阵秋风……
因字词的生僻,行文的跳跃,阅读《湘夫人》对学生来说确有难度,但如果从爱情诗的角度切入再升华到政治诗,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再加上融入丰富的想象,于是,一首原本晦涩难懂的诗,就变成了趣味情味盎然的诗了。从字面来看,《题都城南庄》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但其中的失落怅惘之情却未必能完全了然,而诗歌进行再创作,则将此情尽显无遗了。
因诗而异,各取读法,这些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读尽诗中无限意,是诗歌鉴赏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