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专业承诺是指个体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最早来源于对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的研究。1990年加拿大学者Meyer等[1]提出了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模型,即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及规范承诺;后来有学者提出了专业承诺的概念,并对其结构和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学生专业承诺除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及规范承诺外,还包含理想承诺[2]。专业承诺的重要性,在于能引导大学生专心投入其所认定的专业,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毕业后是否继续从事该行业的重要预测因子。
有研究认为在导致护理人员离职的诸多原因中,专业承诺中的组织承诺被认为是影响护士离职率的一个重要因素[3]。甚至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专业承诺水平对临床患者的安全是有积极影响的[4]。可见,对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生)进行该方面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我院护理系为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自2016年9月开始,在高职单招班开展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医院与学校全方位合作的教学模式。本研究称之为“1+2”人才培养模式,关于这种“1+2”培养模式对护生职业能力的影响,已呈现出诸多优势,对护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健康宣教等职业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有研究认为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学生、学校和医院多方受益,是高职护理教育的有效形式[5]。
但是护生过早地进入临床,接触繁琐而疲累的护理工作,是否会影响学生的专业承诺导致职业倦怠还较少研究,本文拟通过统计研究来弥补此领域的空白。并初步了解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旨在教学中给予干预,以期使护生更好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为2015级高职单招班入组“1+2”培养模式的18名学生,均为女性,年龄19~22岁;对照组为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50名高职单招生,为避免性别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均选取女性,一般资料(年龄、政治面貌、居住区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满足观察组入组前与对照组的专业承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入组前专业承诺比较
1.2 研究工具 采用连榕等[2]自编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计27题,其中情感承诺9题、继续承诺6题、规范承诺5题、理想承诺7题。总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28,分半信度系数为 0.831,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360~0.873(P<0.01),4个维度的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3、0.891、0.774、0.781(P<0.01)。各项指标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数为 0.93~0.99,表明 4个分量表的拟合较好。量表中每道题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范围为27~135分,分数越高,表示专业承诺的水平越高。
1.3 研究方法 2组护生在入组前和完成学业毕业时先后两次问卷调查,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专业承诺各类表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各表结果来看,入选护生总承诺及四维度承诺水平均呈中等状态,与全国大学生承诺水平[6]接近。与其他关于护生专业承诺的研究[7]也基本一致。观察组在完成两年“1+2”培养模式学习后(即毕业时),总承诺及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水平均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2;与同期的对照组比较亦显示上述结果(P<0.05),见表4;虽然对照组在实习后各项水平亦有所提高,但是与入组前比较,总承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只有继续承诺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3。
表2 观察组入组前与实习后毕业时专业承诺比较
表3 对照组入组前与实习后毕业时专业承诺比较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实习后毕业时专业承诺比较
随着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民众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需求量不断扩大。卫生部在2016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8]中提出: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但是与社会经济进步、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三是护理服务内涵需要不断丰富,护理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而且由于护理专业存在高付出、高责任、高风险的专业困境,大量数据显示护生专业留驻意愿低下、护理人力资源大量流失,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9-11]。广大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积极想出对策,提高护生的专业承诺,降低职业倦怠程度,提高护理专业留驻意愿。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1+2”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生专业承诺水平。我们可以认为这种院校合作办学方式对促使护生继续从事护理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能对护生产生有利的社会影响。
“1+2”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校由专任教师指导学习基础科目(如生理学)知识,后两年进入医院学习,此时观察组护生对临床科目知识及护理操作认识还较浅薄,有更强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进入临床后,医院安排各科室临床和教学经验都较丰富的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担任入组学生指导教师,负责临床科目(如内科护理学等)理论知识的讲授,并有一对一临床教学实时指导相关技能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边学习边实践,对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有更系统的认识,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并且在护理患者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两年的临床学习生活使护生与指导老师的关系更融洽,更愿意配合指导老师工作学习,对护理行业的重要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尚且不可或缺的,增进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改进职业价值观,帮助护生认可护理行业并自愿为护理工作作出贡献,提升护生对护理工作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相对应的“2+1”传统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按传统分班制学习基础及临床各科目理论知识,由在校专任教师负责讲授并指导技能操作,最后一年进入医院实习。对照组护生因前期在学校已完整地学习了临床相关知识,实习前亦有强化训练,大多数护生会认为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常规护理工作流程,自满情绪严重,且学校专任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在某些技能操作的指导方式上有些许差异,护生会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并且在初进入实习阶段时,一时无法适应医院学习工作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其工作学习积极性,而且加上护理工作繁忙疲累,与在校时相对悠闲的上课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无法进入护理工作服务角色,致使护生对护理行业产生了反感情绪。但是统计结果(表3)也显示,对照组护生在实习后继续承诺有显著提高,继续承诺反映大学生出于自身素质、能力、就业机会以及与该专业相应的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而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可以认为,实习后护生更愿意继续留在护理行业,但主要是出于就业机会与经济因素。并不是因为所学专业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即情感承诺);或受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及对所学专业的义务感(即规范承诺);再或者是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实现理想和抱负(即理想承诺)而留在该专业。
但是,我们也发现观察组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后及观察组与对照组(表2、表4)均显示理想承诺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主观问卷结果中显示,观察组学生普遍反映在进入临床工作后,最大的困扰就是“工作强度大”,这种“1+2”培养模式学习安排为:每日上午跟随带教老师进行日常的护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各种操作的练习,下午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晚间跟随带教老师参与值班,各个科室并有每隔两个星期的定期考核,课程安排非常紧凑,无暇考虑进一步提升学历,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等。这可能是影响理想承诺的重要因素,也是绝大部分护生所反映的最大的职业困扰:“累”,是有可能导致护生毕业后拒绝从事护理行业或中途转行的原因,即护生专业留驻意愿较低的重要因素。
关于如何提高护生专业承诺有很多相关报道,广大护理教育者提出需加强对在校护生的专业价值观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专业态度的教育。
但是专业承诺是一个不断形成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诸多的影响因素。有研究发现护生的专业承诺受护生性别、年级、居住地、志愿批次、家庭情况、父母婚姻状况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12]。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除以上影响因素外,在面向全校护理系护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超过65%的护生提到的主要负面影响因素有“课程多、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医患关系紧张”等,正面影响因素有“就业前景好、救死扶伤的使命感”等。
从本研究来看,“1+2”人才培养模式确对护生专业承诺能产生有利影响,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及规范承诺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增进了护生救死扶伤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提高了护理职业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护生毕业后继续从事护理工作。但对护生的理想承诺未见改善,从护生反映的工作学习强度大这一主要问题上,我们思考,或可通过适当地减轻“1+2”人才培养模式下护生的课业负担来促进其专业承诺的全面提升。
护理教育者还应切实改善影响其因素的多个环节才能使得专业承诺得以有效提升。综合诸多学者的研究,本文提出(1)护理教育者在新生入学时即加强护理专业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使其认识到护理学专业是一门综合科学与艺术的专业,通过照护患者促进人类健康是很有意义的工作;(2)教学手段应多样化,增强护生学习兴趣与激情,降低学习倦怠程度;适时地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观摩,给予适度的临床事实场景熏陶,增强学生工作使命感与荣誉感;并可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推广“1+2”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张弛有度,以避免护生因压力过大而增加职业疲累感;(3)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应加强配合,针对学生的个人问题(如家庭情况、经济问题)加以引导解决,降低诸如此类的客观因素对专业承诺的影响。
培养专业承诺高的护生是一项关系到护理事业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护理教育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帮助护生形成正确稳定的护理专业思想,加强护理专业价值观的教育,正面引导护生发现南丁格尔精神的真善美,增强学生工作使命感与荣誉感;并应注意不同性别、学制等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灵活教学,增强护生学习兴趣与激情,降低学习倦怠程度;积极采取有效手段提高护生专业承诺,增强护生专业生涯步入意愿,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