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域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9-04-09 02:06:10马凌霄张延良
关键词:门槛县域山东省

马凌霄,张延良

(1.烟台职业学院 会计系,山东 烟台264000;2.山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一、引言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关于国内金融系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研究层出不穷,但大量研究更多集中于国家、省际等宏观层面,研究县域领域的文献较少。近年来,县域经济的作用及重要性愈发得到认可,因此研究县域金融效率与县域金融经济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杨友才(2014)的研究,在省级层面,我国的金融效率水平对经济增长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呈现为门槛效应和边际效率递减的特征[1]59-71。那么,这种特征是否同样出现于县域金融效率及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呢?

鉴于此,本文选取山东省89个县作为样本,探究山东省内不同县域金融效率差异以及金融效率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为山东省县域金融和经济研究提供可供某种理论依据,并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提出适合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二、文献回顾及评述

(一)金融效率的涵义

金融效率是一个拥有丰富涵义的定义,对很多经济问题的研究都用到这一指标,但当下学者们对金融效率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国外在研究金融效率领域偏重于微观以及金融市场的角度。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被誉为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经典理论;Wurgler(1999)重点研究了资本配置效率[2]187-214;Allen和Gale(2000)对信息效率和帕累托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二者有很大差异[3]1-33。国内学者对于金融效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王振山(1999)对金融效率进行层次划分,认为经济的增长有一部分要归功于金融效率提高,指出金融效率就是使金融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一结论明显与Allen和Gale(2000)的研究相悖[4]18-19。沈军、白钦先(2016)将金融效率、结构、功能整合到金融系统框架之下进行研究,探讨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在一个健康的金融系统内,它们是良性互动的。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基于其他视角展开研究,比如从投入产出角度来看,以更少的投入得到更高产出就是金融效率的提高[5]23-28。

(二)金融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一般而言,研究金融效率的方式常见的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参数法主要是指随机前沿模型(SFA),非参数法一般是指数据包络模型(DEA),其他常用模型方法大多由这两种演化而来。

焦健(2012)运用动态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中国东、中、西、东北共计30个县域的金融效率,结果发现在样本期间内,我国的县域金融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从整体上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6]5-8。郭艳玲(2013)在山东省内选择8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得出金融效率与县域经济之间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关系,而非部分学者提出的平行关系[7]20-22。尹奥、丁华、孙灵文(2013)借助DEA模型,量化分析山东省不同县域金融效率的空间差异,得出由于地理位置、时间等因素不同,县域金融效率会出现明显差异[8]75-80。赵一哲、赵慧珍(2015)基于超效率DEA模型以及马尔可夫链研究陕西省县域金融效率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变,得出陕西省内的县域金融效率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非常明显[9]30-34。

从已有相关文献可以发现,DEA模型被广泛应用到金融效率研究上,本文选用DEA-BCC模型,以2011—2015年山东省89个县域的数据为样本对象,以人均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为输出指标,以金融相关率、金融深度以及金融市场开放度作为输入指标,探讨金融效率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值。

(三)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联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形成的观点大致有三类。第一类观点是把金融系统中的银行系统放在首位的银行论,这一理论重点强调银行系统在整个金融系统当中的作用。Porta.et. Al.(1997)特别强调银行系统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作用,认为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系统才使得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状态[10]1131-1150。Levine(2005)的研究同样证明了银行集中度较高的金融系统更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11]865-934。第二种观点强调金融市场的作用。比如Rajan和Zingales(2001)指出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来源于金融市场的驱动[12]467-482;Tadesse(2002)同样强调金融市场在资本配置效率中的重要地位,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不能一昧强调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金融中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第三种观点是金融服务论。这一理论重视金融系统的功能和效率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Goldsmith(1969)在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奠定了这一领域的基石,他提出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金融指标——金融相关率,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金融效率大致平衡的结论[13]13-15。

在研究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国内外均有学者利用门槛模型进行相关研究,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Chen等(2013)在探究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时,将收入作为门槛变量,却并未考虑金融效率水平本身是否存在门槛值[14]1-12。Rioja等(2004)把金融效率水平概括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这导致门槛值的外生性[15]429-447。在国内相关研究方面,赵振全等(2007)通过多元门限模型实证发现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总量上的相关关系[16]54-62。崔艳娟等(2012)的研究发现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金融效率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17]116-127。本文借鉴已有文献方法,将县域金融效率作为门槛变量,探究在不同金融效率水平下,县域金融效率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三、数据选取及研究方法

在县或县级市,证券或保险类金融机构较少且不发达,金融系统的主体构成即为银行,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所选的金融相关率、金融深度指标大都根据银行体系的数据计算获得。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

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域金融效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将选取的89个县(市)分成三大类:经济发达、中等及欠发达,其中经济发达县选自山东省入选2014年全国百强县的22个县(市)。经济中等发达的县选择了39个样本,经济欠发达的县选取28个样本。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山东省金融统计年鉴》及《山东统计年鉴》。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特点,本文采用输入和输出两类指标。综合国内已有文献,GDP是最为常见的经济输出指标,考虑到不同县域的人口差异,采用人均GDP来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程度;此外,鉴于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地方金融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且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财政收入相对也比较高。因此,本文将把所选取的89个县域的地方财政收入列为输出指标。

在输入指标的选取方面,首先选择了金融相关率(FIR)。自戈德史密斯1969年提出后,它成为被广泛应用的金融指标,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度量金融效率程度。FIR一般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国或一个地区金融资产总值与GDP的比值,在本文中是由每一年的县域本外币贷款余额与当年该县GDP的比值计算得到。其次,金融深度也是本文所选的输入指标,它能够反映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由金融机构流动负债与GDP的比值计算而得,考虑到县域金融的实况以及县域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在金融深度的计算上采用该年本外币存款余额占当年该县GDP的比例。最后,一个县域的实际利用外资情况能够较好反映县域金融的对外开放程度,本文也将其作为输入指标来计算县域金融效率。

本文在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时,参考杨友才(2014)的方法,把人均GDP增长率(logrjgdp)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县域经济增长;金融效率(jrxl)作为门槛变量衡量县域金融效率水平。为解决县域金融效率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将使用前一期的金融效率;open代表县域的对外开放程度,用进出口总值占GDP的比值来表示;urban代表县域的城镇化水平,用该县或县级市的非农业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反映。tgov代表县级政府规模,采用当年该县或县级市财政收入的对数来表示。

(二)研究方法

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合理选择输入和输出指标,比较山东各县域的金融效率,有助于更好了解影响山东省内各县域的金融效率分布变化的因素。为研究县域金融效率与县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Levine(2005)的做法,构建面板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山东省内各县或县级市,t为时间,以年为单位,logrjgdp代表人均GDP取对数值,表示人均GDP的变化率,jrxl为计算测得的县域金融效率,qit为门槛变量,γ为门槛值,εit为残差项。在控制变量方面,选取了open、urban、tgov几个变量,分别代表县域对外开放程度、县域的城镇化水平以及县级政府规模。

四、山东省县域金融效率与县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样本期间内山东省县域金融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2010—2015年山东省县域金融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山东省县域金融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统计年鉴中的具体数值,长岛县、龙口市、广饶县等县市人均GDP突破10万元,占比6.74%,也存在个别县域人均GDP未达到万元。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山东省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即墨市增速较快,2014年已突破百亿元,从全省来看,达到10亿元以上的样本占比57%。市场开放度方面,文登市2013年、2014年利用外资额已突破10亿美元,但也存在没有引进外资的县域地区,因此区域性差异较大。

(二)山东省县域金融平均技术效率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地区金融效率,本文计算了2011—2015年山东省县域金融的平均技术效率(ATE),如表2所示。

将表2所得的平均技术效率值ATE分为五类:当0

表2 2011—2015年山东省县域金融平均技术效率

图1—图5为2011—2015年期间山东省县域金融技术效率的散点图,可以比较直观反映每年县域金融技术效率的分布特征。

图1 2011年山东省县域金融技术效率散点图

图2 2012年山东省县域金融技术效率散点图

图3 2013年山东省县域金融技术效率散点图

图4 2014年山东省县域金融技术效率散点图

图5 2015年山东省县域金融技术效率散点图

(三)县域金融效率与县域经济增长

Levine、Loayza以及Beck等人的研究均发现金融效率水平并不是以同样的力度作用于经济增长,而是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在金融效率达到一定值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降低甚至变得不显著。图6为山东省县域金融效率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散点图,由图6可以看出,在金融效率值为0.6之前,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金融效率值在0.6—1.0之间时,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不再明显。为了进一步验证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存在门槛效应,本文借鉴Henson(1996,2000)采用的Bootstrap方法检验是否存在门槛效应。

图6 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散点图

模型门槛估计值F统计量P值单一门槛0.6356.616∗∗∗0.000双重门槛0.5448.111∗∗0.0670.629三重门槛4.096 0.2

注:*、**、***分别代表在10%、5%、1%统计水平上显著。

由表3可以得出:单一门槛模型在原假设为只存在一个门槛值的条件下,得到的F统计量为6.616,在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接着是双重门槛模型,得到的门槛值分别是0.544及0.629,F统计量为8.111,在9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且单一门槛模型的门槛值与双重门槛模型的第二个门槛值较为接近,约为0.63,由此可知在金融效率超过0.6时,金融效率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发生改变。还可以看出,三重门槛模型的F值为0.2,P值为0.2,模型不显著。

图7为使用stata13画出的门槛参数图,可以直观看出当门槛值为0.544和0.629时,图形出现大幅度变化。通过上述门槛效应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的结果,本文更适合使用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表4所示。

图7 门槛参数

变量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g1g2g3g4open0.049∗∗∗0.050∗∗∗0.049∗∗∗0.035∗∗∗0.0140.0140.0140.011urban-0.0080.0170.0150.0680.1110.1110.1110.088tgov0.340∗∗∗0.349∗∗∗0.354∗∗∗0.328∗∗∗0.0330.0360.0330.025jrxl_10.0180.035∗∗0.2190.1500.1870.202jrxl_20.223∗∗0.0640.498∗∗0.0960.1500.208jrxl_30.326∗∗∗0.0200.1040.152jrxl_40.298∗∗∗0.105jrxl0.183∗∗0.072_cons9.580∗∗∗9.460∗∗∗9.479∗∗∗9.580∗∗∗0.1050.1120.1120.073R20.4310.4300.4300.430F14.8615.1115.2419.73样本数440440440440

注:*、**、***分别代表在10%、5%、1%统计水平上显著。

表4中模型一、二、三分别为单一门槛模型、双重门槛模型及三重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模型四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由表4可知,open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县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县域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Urban系数并不显著,说明模型反映城镇化水平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Tgov系数约为0.34,在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政府规模越大的县(县级市)能更好地发展县域经济。模型四显示,整体来看县域金融效率能够对县域经济的增长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接着从模型一、二、三来看,在不同的金融效率水平之下,县域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也有所差异。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DEA模型得出山东省89个县(市)在2011至2015年间的县域金融效率,及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对山东省县域金融效率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山东省县域金融效率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在东部沿海区域和省会圈内的县域金融效率大多处在较高水平,且每年的金融效率水平相对比较稳定,在鲁中和鲁西等地的金融效率较低。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关系,整体反映出县域金融效率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好。但从面板门槛模型反映出来不同的金融效率之下,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有所不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山东省也不例外。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山东省县域金融效率对于促进全省经济增长意义重大。首先,针对县域金融效率地区差异过大这一现状,应平衡山东省金融资源分配,努力缩小县域之间差异。山东省的金融改革应多关注金融效率较低的区域,争取进一步提高金融要素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其次,对不同县域要推出因地制宜的政策,在经济发达的县域,要重点鼓励金融创新,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在欠发达的县域,必须以改进金融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保证金融效率的法制环境健全,引进高素质金融人才,加强金融政策扶持。最后,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湖北省采用金融工程的方法设计金融体系,具体做法是通过顶层设计,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制度设计、市场建设、主体培育、要素保障、多方合作等方面工程化。山东省可以借鉴湖北省县域金融工程成功经验,先搞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山东省发展的县域金融工程道路。

猜你喜欢
门槛县域山东省
拆除不必要的“年龄门槛”势在必行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6
山东省即墨市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8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中国火炬(2015年3期)2015-07-31 17:39:2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基础教育(2014年3期)2014-04-16 05: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