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民政兜底保障助推脱贫攻坚以黔西县观音洞镇为例

2019-04-09 07:32
中国民政 2019年5期
关键词:黔西县毕节市民政

2018年7月,黔西县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脱贫摘帽,评估验收组反馈意见中民政兜底脱贫零问题。2019年1月,黔西县代表贵州省接受国家脱贫成效考核,考核组抽查了观音洞镇新合村和新庆村,重点检查了民政兜底保障情况,也没有发现问题。毕节市民政局2018年结对帮扶黔西县观音洞镇、助推民政兜底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开展民政兜底脱贫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2018年10月,黔西县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继2017年12月毕节市民政局被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之后,2018年7月全市民政系统又有3人被贵州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或村第一书记。

民政兜底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民政部门是落实“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重要职能部门,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2018年毕节市按照“应保尽保”要求,净增3.34万农村低保对象,全年向58.89万农村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15.10亿元,向其中的40.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超过10亿元,将这部分贫困人口的当年纯收入提高到3876元(农村低保标准)以上,有力助推贫困人口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为确保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得到持续有效发挥,使困难群众切实享受到民政惠民政策,毕节市民政局利用结对帮扶黔西县观音洞镇的契机,按照市委打赢“113”攻坚战战略部署,落实“五步工作法”“三个大兴”和“四到工作制”等要求,组建工作专班进驻帮扶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扶贫帮扶,总结提炼了“配套一个制度体系、组建一个工作专班、编制一个帮扶台账、建立一个联动机制、推行一个讲习方法、健全一个激励办法”的民政部门助推脱贫攻坚“六个一”工作模式。

观音洞镇民政兜底脱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黔西县观音洞镇属于一类贫困乡镇,辖20个村(社区),总人口1.11万户、4.70万人。全镇贫困村14个,其中一类贫困村11个(含3个深度贫困村)、二类贫困村2个、三类贫困村1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299户、9690人,贫困发生率20.63%。新合村、新庆村、菜河村、黄泥村是毕节市民政局脱贫攻坚结对帮扶联系点,其中新庆村、新合村是“深度贫困村”,黄泥村、菜河村是“一类贫困村”。2017年,毕节市民政局在观音洞镇调研发现,民政兜底脱贫工作存在“上紧下松”现象,部分民政政策在基层执行跑偏走样,落实不到位,作用发挥和实际效果受到制约,民政兜底保障工作不力。

黔西县观音洞镇

(一)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制度体系不健全。在贫困村,村干部除对农村低保制度相对熟悉外,对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优抚安置、福利慈善、基层政权建设等政策了解不多,有效运用政策推动工作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不够,导致民政业务在贫困村发展不均衡,兜底保障体系不健全。例如在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方面,主动发现救助不到位,部分困难家庭不能及时获得救助等。二是政策执行不力。贫困村农村低保保障面偏窄,不够合理。调研时黔西县农村低保保障面为3.83%,观音洞镇为4.27%,而“一类贫困村”菜河村、黄泥村分别为5.71%和2.75%,“深度贫困村”新庆村、新合村分别为3.73%和2.10%。除菜河村外,其他三个村保障面均低于全县和全镇平均水平,客观上与“深度贫困村”“一类贫困村”的实际不相符。观音洞镇在开展2017年度低保提标核查时,简单将脱贫时允许的贫困发生率“3%”与低保保障面挂钩,导致大幅度、非正常降低低保保障面,个别村保障人数减幅达60%以上。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落实不到位,帮扶联系这4个村,2017年前三季度实施医疗救助仅6人次,临时救助仅13户次。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实际需要实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困难群众尚有60多人次(户次)。三是内生动力不足。个别村仍有部分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能人未参选到贫困村村委会中,没有成为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客观上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如,“深度贫困村”新合村存在人员配备不足、村干部工作能力不足、村委会凝聚力不强、新老班子衔接不好、遇到问题相互推诿等问题,班子战斗力亟待提高。四是政策宣传不够。部分村民对贫困人口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不了解,部分贫困户对能够享受的扶贫政策不清楚,部分困难对象对社会救助政策不知悉。此外,部分非贫困户看到脱贫政策对贫困户的倾斜,产生不平衡心态,患上“红眼病”,有“以贫为荣”“便宜不占白不占”思想,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以引导。

(二)原因分析。观音洞镇民政兜底脱贫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淡化”。基层干部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抓好项目扶持,就能推动脱贫,未认识到民政兜底脱贫的重要作用。二是工作力量“弱化”。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不足,专职专业力量不够,调查研究不深入,政策执行不到位。三是工作机制“虚化”。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救急难”工作机制等形同虚设,困难群众的问题不能及时、便捷、有效解决。四是工作督导“软化”。对基层民政工作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不到位,发现问题不深入,问责问效不严格。

民政部门结对帮扶的主要做法

帮扶工作中,毕节市民政局注重投入保障、注重创新突破、注重政策落实,推动实现观音洞镇及其新合村、新庆村、菜河村、黄泥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分别由20.63%、27.52%、24.66%、28.49%和15.85%下降到1.53%、1.05%、1.48%、1.80%和0.62%,为助推黔西县和观音洞镇脱贫摘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党组领导推动。局党组坚持“大党建”引领,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大人财物投入,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开展讲习,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为助力帮扶点脱贫,2017年9月起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第一班长,副县级领导带队,20余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轮流蹲点观音洞镇菜河村,按照“吃在基层察民情、住在基层接地气、干在基层出成效”的要求,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和民政政策实施情况,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

(二)政策讲习助力。将“新时代毕节民政讲习所”搬到帮扶点,采取群众会、院坝会、夜谈会等方式,深入开展讲习,探索出了“一二三讲习法”,即:突出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打赢攻脱贫坚战这一主题,把握“内部讲习促进专班人员能力提升,外部讲习推动民政惠民政策落实”两种方式,通过讲习,实现“聚民心,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促转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助脱贫,确保全面同步小康”三个目标。累计开展内部讲习12场次,培训专班干部200多人次;外部讲习60多场次,受众达上千人次。

(三)四级联动整改。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方式进行整改:一是将问题反馈给黔西县政府和县民政局,结合2018年低保核查进行面上整改;二是督促观音洞镇进行自查自纠;三是指导镇村开展低保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工作。经过努力,黔西县在接受国家评估检查前全面完成整改,全县农村低保增加11342人,保障面提高到6.78%;观音洞镇增加1535人,保障面提高到7.59%;帮扶的四个村累计增加203人,保障面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政策落实增效。指导观音洞镇开展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及村级班子建设等工作,健全完善民政兜底政策体系。经过排查,协助困难群众申请医疗救助6人,落实医疗救助资金2.52万元;协助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57户,落实临时救助资金22.35万元。动员社会力量向贫困村小学生捐赠总价值73万元的防寒防冻物资及学习用品2000套。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18年,各项民政惠民政策累计惠及全镇困难群众1万多人次,发放惠民资金近2000万元。

民政兜底脱贫的方法路径

强化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必须坚持“大党建”统领,按照“三个大兴”要求,落实“五步工作法”和“四到工作制”,推行“六个一”工作模式,推动阵地前移和力量下沉,着力纠正基层民政工作“淡化、弱化、虚化、软化”等问题,落细落实民政兜底脱贫政策,确保困难群众“脱真贫、真脱贫”。

(一)配套一个制度体系。建立以农村低保制度为主体,以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为补充,以灾害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福利慈善、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等政策为辅助的“1+3+X”民政工作助推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全面梳理民政惠民政策,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和督促指导力度,确保贫困乡镇、贫困村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保障服务范围,织密织牢民政兜底保障网。

(二)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在帮扶工作中,组建民政扶贫工作专班,抽调业务骨干入驻贫困村,蹲点贫困村,对照“1+3+X”制度体系内容,全面排查民政政策覆盖和落实情况,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民政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找准病灶,对症下药,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切实纠正民政政策执行跑偏走样等问题,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理思路、想办法、解难题、办实事,推动民政政策在贫困乡镇、贫困村落实落地。

(三)编制一个帮扶台账。通过摸底排查,认真编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其他困难群众民政帮扶台账,结合“4321”结对帮扶,对贫困人口中“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因灾致贫、因病返贫、因学致贫及其他临时性、紧迫性困难家庭等实行精准分类、精准施策,指定帮扶联系人,制定帮扶措施,明确帮扶时限,盯准问题靶向,抓实办法措施,严格督促落实相关民政政策,确保贫困对象“困有所扶、难有所助、弱有所帮”。

(四)建立一个联动机制。建立与扶贫、住建、教育、卫生等部门及相关县区、乡镇的工作联动机制。督促指导县级民政部门及贫困乡镇、贫困村合理调整低保保障面和补助水平,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指导开展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等工作;对贫困户住房、教育、出行等本部门职能职责范围外的问题,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给予帮助支持,或及时转交相关部门或乡镇处理,切实解决群众具体困难。

(五)推行一个讲习方法。大力推行“一二三讲习法”,把“新时代毕节民政讲习所”搬到贫困村,搬到农家院坝,搬到田间地头,落脚基层,直面群众,将内部讲习和外部讲习结合起来,将集中讲习和分散讲习结合起来,将政策讲习和技术讲习结合起来,通过群众会、板凳会、院坝会、田坎会、夜谈会等,广泛宣传民政等脱贫攻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满意度,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六)健全一个激励办法。建立健全民政部门助推脱贫攻坚奖惩激励办法,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职工,予以通报表扬,并与评先选优和干部使用挂钩;对工作推动不力、群众满意度低的,进行约谈,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等。通过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激励民政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积极主动投身全市脱贫攻坚战场,为充分发挥民政兜底脱贫作用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黔西县毕节市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瑞雪兆丰年
乌江源百里画廊
夏日荷景
作品赏析(3)
浅析黔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五个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州省黔西县关工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