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茹
(江苏盛泽医院,江苏 苏州 215228)
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情况造成机体心脏供血不足,患者表现为胸闷或气促等临床症状,若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手段,极易对其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早期实施诊断对策与规范化健康管理措施对治疗冠心病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使得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提高治疗和健康管理依从性,有效改善预后结果,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人体表面部位就是颈动脉,彩超具有操作流程简单与无创伤等优势,因此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切实反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提高诊断准确性,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1]。为分析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对冠心病高危患者筛查的有效性,研究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高危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研究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61.38±10.45)岁;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34~89岁,平均年龄(61.52±10.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主诉表现出胸闷或气促等临床症状;均采取颈动脉彩超与冠脉造影检查,对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情况实施检查;患者或家属对《知情同意书》签字确认;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2]。
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严重精神异常;依从性差。
对照组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判定:首先对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实时监测其病情变化情况,有必要的话对患者冠脉造影实际手术流程与记录查看,便于对冠状动脉内是否存在狭窄情况或具体狭窄程度加以明确,便于为患者后期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提出解决措施[3]。其次,综合考虑冠脉造影结果发现,其具体划分为以下几项:若患者狭窄程度低于50%,则属于轻度狭窄;若患者狭窄程度处于50%~75%之间,则属于中度狭窄;若患者狭窄程度超过75%,则属于重度狭窄,以患者实际检查结果为基点,切实明确是否采用冠脉搭桥或冠脉支架等重建血运措施,便于提高最终治疗效果[4]。
观察组彩超检查结果判定:①首先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经彩超检查发现,患者发生内中膜增厚的情况,相应的动脉形态较为良好,这时能表明患者动脉并未发生异常情况。②综合考虑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达1.5 mm以上的厚度,这时表明存在颈动脉斑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界因素(斑块大小、形态与质地)造成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机体发生血管狭窄情况。③综合考虑检查结果发现,若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达1.0 mm以上的厚度,则将其称之为内中膜增厚,这时表明机体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将其下转至社区参与健康管理,经知情同意后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相关社区医师需了解和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最新健康状况及生理和生化指标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指导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嘱咐其保持营养均衡,多食用低脂与低盐的食物,确保每天的盐分摄入量不超过6g,每日确保油摄入量在25-30g,多食用蔬菜瓜果,定期开展有氧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干预计划,定时随访,必要时邀请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或专家面对面宣传冠心病防治知识,切实开展心脏骤停急救训练,确保患者的病情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研究发现,研究组阳性率为93.0%,阴性率为7.0%;对照组阳性率为84.0%,阴性率为16.0%,研究组较对照组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结果对比 [n(%)]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是该项疾病的常见发病机理,遗传、过度抽烟喝酒或长期处于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状态导致该疾病发生率增加,该疾病具有病情重且易反复的特点,患者往往表现为胸闷气短、典型憋闷感与心前区疼痛等临床症状,若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极易造成患者发生猝死情况,对其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此早期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与规范的健康管理是及其必要的。
有研究报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情况就是血管内中膜增厚,年龄增加则极易发生颈动脉斑块导致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因此临床以冠脉造影检查方式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切实反应血管狭窄的实际情况,但是该项检查措施需花费较高的费用,同时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与操作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不利于在小型或基层医院中被应用。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儿童时期就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中年或中青年时期则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超声检查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程度与病理学检查该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临床初步筛查冠心病高危患者往往采取彩超检查,其被广泛应用至大型血管检查流程,切实反映斑块的形成情况与血管内中膜增厚的变化情况,具有操作简单与准确性高等优势,有效弥补冠脉造影的缺陷,从而显著提高检查的可靠性与时效性。
吕信笑,潘丽微,章圣乐,等研究中明确指出,颈动脉血管彩超初步筛查冠心病高危患者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切实反映机体的冠脉粥样硬化情况,其中血管内中膜增厚超过1.0 mm属于重要的参考标准,同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诊断符合率较高,并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以其临床症状与危险因素为基点,切实提高诊断价值与有效性,使其成为重要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指标,显著提高诊断效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减轻检查费用,缓解患者家庭负担,便于为其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本次研究中,经研究证实,颈动脉是否发生粥样硬化情况属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标准,研究组阳性预测有93例,所占比例为93.0%;阴性预测有7例,所占比例为7.0%;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3.0%;对照组阳性预测有84例,所占比例为84.0%;阴性预测有16例,所占比例为16.0%,研究组较对照组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证:初步筛查冠心病高危患者采用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便于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可靠性与时效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