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舒心*,黄海燕
(1.瑞安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浙江 温州 325200;2.瑞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浙江 温州 325200)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的是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眩晕耳鸣、烦躁、心悸、失眠等明显不适症状,西医常以补充激素治疗[1],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中医认为,此疾病属于心悸、脏躁等,治疗以滋阴温肾等为主要原则。本文旨在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采取二仙汤治疗的效果及其对LH、E2的影响。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9.81±2.33)岁,平均病程(1.34±0.27)年;观察组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9.66±2.04)岁,平均病程(1.29±0.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激素补充治疗,选择芬吗通复方制剂,口服,一天一片,前十四片每片包含1 mg雌二醇,后十四片每片包含1 mg雌二醇、10 mg地屈孕酮,治疗一周期(28天)。
观察组予以二仙汤加减治疗,组方为10 g仙茅、10 g仙灵脾、10 g当归、15 g巴戟天、10 g知母、10 g黄柏、15 g地骨皮、12 g女贞子。同时,根据病情差异予以药物加减,针对潮热甚者,加用10 g银柴胡、阴虚内热者加10 g百合、10 g生地,针对肾虚者,加用30 g桑寄生、20 g杜仲,15 g枸杞子,气虚者加用20 g黄芪,肝气不舒者加用10 g合欢花、10 g玫瑰花,治疗时间为三个月。
观察两组病情改善情况、LH及E2水平。
病情改善情况以改良Kupperman指数评估,包括失眠多汗、眩晕、抑郁等症状,采取四级评分法,最高三十九分,以得分低为优势。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upperman评分为(7.38±0.7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s,分)
项目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20.11±2.45 7.38±0.79观察组 30 19.93±2.06 15.70±1.53
两组治疗前LH、E2水平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H、E2数据分别为(21.03±2.14)mU/mL、(22.97±0.95)pg/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LH、E2含量(±s)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LH、E2含量(±s)
项目 n LH(mU/mL) E2(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46.77±3.52 30.17±3.60 8.99±0.63 15.03±1.22观察组 30 46.90±3.28 21.03±2.14 9.05±0.78 22.97±0.95
在女性生命过程中,绝经是必经的生理阶段,女性因卵巢功能减退,激素水平下井,出现激素、神经递质失调等[2-3],进而表现出一系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临床采取激素替代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
中医认为此疾病主要是因肾阴阳失调引起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温补肾阳、平调阴阳为主。本文观察组采取二仙汤治疗,方中女贞子补肝益肾,仙茅强筋健骨、温肾壮阳,知母、黄柏滋肾阴、养精血,地骨皮凉血除蒸,巴戟天补肾壮阳,仙灵脾则能祛风湿、补肾阳。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差异加减药物,研究表明,此方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使性腺分泌,且能够延缓性腺轴衰退,无显著并发症发生。
此次结果中,两组治疗前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upperman评分为(7.38±0.7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H、E2数据分别为(21.03±2.14)mU/mL、(22.97±0.95)pg/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综合征采取二仙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相关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