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杨
【内容摘要】初中生正处于培养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初中生物是一门育人功能非常强的学科,教师需要充分把其育人功能发挥出来,在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初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生态文明 教育理念 初中 生物 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正确的理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把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目标。生态文明是解决生态危机的重要路径,在生物学科中教师要展现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带着使命感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这样才能够对所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认知,最大程度提高生物学习质量。
一、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初中生物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和环境、生命有关系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通过生物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初中生物教师要注重教材内容渗透,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环境保护话题相互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中都有提到生态系统、碳氧平衡、水循环等知识点,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开展教学之前搜集一些生物环境保护资料,并且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一些生物减少的原因以及最终会产生的不利影响,以此来告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吃野生动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到保护环境;在学习《健康地生活》过程中,其中包括了“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等三个环节,在讲解完书本知识之后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吸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既能够爱护自己的身体,也能够防止空气受到污染,為保护环境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除了在生物教材中挖掘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教师还要多多搜集一些课外优秀素材,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生物实验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渐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所以生物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善于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比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过程中,在讲解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实验设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探讨“蚯蚓对于土壤的翻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教学时间与课余时间去观察蚯蚓的翻土状况,在实验中也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学生要充分探索出现失败的原因,比如:菜叶与水的重量、压土力度、玻璃缝隙问题、是否放进了黑暗环境中等,最终让学生认可蚯蚓能够起到松土的作用。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蚯蚓放回到大自然中,让学生拥有较为强烈的珍爱生命意识,不做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的事情。对于一些安全性较低、会污染环境的生物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白爱护环境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三、利用多多媒体技术直观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同样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及技术直观地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生物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比如,在探究“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人类无限制地砍伐树木,最终出现了水土流失现状,很多珍稀动物都灭绝了;人类把生活垃圾都扔在河流中,造成生物灭亡;由于不爱护大自然最终产生了雾霾,对于人类的健康成长非常的不利。视频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较多关注的,通过观看视频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很多活动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从而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生物知识为社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除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教师也要合理地布置生物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去感受生命的意义,把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生态文明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对所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认知,构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小梅、陈霞辉、郭佳丽、梁小玲、赵则海. 中学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74-276.
[2] 辛宁、张秋红、丁素娟.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04.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一中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