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欣
(江西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运弓渐强和减弱的变化在17世纪晚期被看作是一种装饰。斯美佩松将这些变化称为“弓子的装饰”。但是,许多小提琴家在长音上模仿声乐的形式做出一个mseea di voce的力度变化。在科雷利的作品《狂热》(LaFollia,Op.5,N。.12)中,就付诸了很多长音,这些音的演奏上都使用了运弓的变化,并且加上了揉弦。
科雷利的学生吉米尼亚尼在1751年说道:长音的演奏很多都采用的是mseeadi voce。尽管科雷利并没有要求他的学生一定要仿效他的演奏方式,但是吉米尼亚尼基本上还是承袭了科雷利的演奏传统。
在17世纪的早期,意大利人就发展了一种运弓的原则,这种原则要求规则地使用上弓和下弓。这种连续运弓的原则是从科雷利那里沿袭过来的。看过科雷利在罗马举行的音乐会的人说道:在音乐会上,150余人的演奏都是非常统一的运弓。这显现出了一种严格的运弓原则和体系。科雷利对于乐队中弦乐运弓的统一性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乐队有整齐的运弓,具有统一的上弓和统一的下弓。如果有一个人使用了不规则的运弓方式的话,他会立即命令整个乐队停下来。然而,关于这一时期中运弓原则和所谓的下弓规则论述最为清楚详尽的就是穆法特(Muffat),他的论述是对职业小提琴家的演奏而言的。必须清楚的是,法国风格是保存下来的一种演奏的风格,很大程度上都作为舞蹈音乐的演奏,这个风格首先遵循的是意大利人在17世纪早期提出的运弓原则。
在17世纪末期,我们很少知道意大利和德国的演奏家们是怎样进行演奏的。非常具有嘲讽意味的是,我们所有关于17世纪晚期的运弓规则的细节都是从法国风格中得来的,而这种风格和穆法特有着很大的关联。
在这一时期中,很多论述都认识到了下弓规则的重要性,梅尔克(Merck)在1695年声称,恰当的运弓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导致错误。
佩雷佛德(Playford)坚持如下的运弓规则:如果在一条旋律的开始有一个零星的音符的话,如库兰特的舞曲中那样,就应该从上弓开始演奏,如果没有前面这个零星的音符的话,则演奏就应该从下弓开始。总之,在一个小节中,不论音符是否规则,都应该遵循从下弓开始的原则。
分弓是最基本的运弓形式。17世纪的小提琴演奏家们所演奏的分弓比我们现在的分弓更为清晰,换弓的接口更为明显。古老的弓子在构造和握弓方式上造成了这种不连贯的分弓形式。在现代的运弓理念中,我们要求换弓尽量避免过大的痕迹产生,而追求一种绵延、连贯的分弓。这和早期的小提琴演奏方式显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当音与音之间所需要分开的程度比17世纪原本就不够连贯的运弓还要大的时候,谱上就会表示出“staccato”或是“spiccato”的术语,或者使用最常用的记号,即在每个这样的音符下以打点的形式,将音符有效地断开。实际上,真正音符断开的程度取决于音符的种类和演奏的速度。标识了“staccat。”以避免在每一个音上都标记“.”。在这个快速的片断中,音符之间断开的程度一定是非常小的,手腕的轻微摆动就可以将其演奏得非常清晰。由于古老的弓子缺乏现代弓子这样的力量,因此在这种片断的演奏中会具有自然的清晰感。连弓也是时常出现的弓法,下弓和上弓的分配根据不同的音符来组织。下弓与重音相连,运弓的原则与音符的数量以及它们在拍子中的组合有关。连弓,在最初的阶段中也被认为是一种装饰,这时则出现非常频繁。有些时候连弓并没有在音乐中出现,只是由演奏者自行加上的。
实际上,像bariolage(色彩奏法)中,那些重复的音依然可以用分弓演奏,在这种情况下,音符就需要演奏得相当快了,用分弓分奏的音符之间可以有着不同程度的间隙,有些时候间隙的程度有符号标示,有的时候则没有。对于跨弦的和弦分解就没有特殊的标记。通常的标记只是简单地“arpeggio”(琶音),发展到后来,出现了更为明显的间隙。
因此,在小提琴中,依然还存在着在一弓之内演奏一组分开的音符的弓法。这种弓法被称为“slurredstaccato”(连顿弓),这种弓法在现在简称为“staccato”。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学派将这种连弓下的断弓的弓法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在较早期的时候,施梅尔特策(Schmehzer)就运用了这种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