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我来说,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感受是非常深切的,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过分突出教师的“教”,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探求知识的方法的培养,疏忽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学生只能被动地、枯燥乏味地、机械地学习,导致其学习兴趣、学习主观能动性、合作探究性减弱,成为学生发展的一大阻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四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给新时代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的这一目标给我们教学教育指明了方向。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和肖培东老师,他们都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教学的导向,并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引航使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曙光。
十八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每周的学校例会或每次的外出培训学习,台上领导专家说得最多的一句是:“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知识的迅速更新,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如果教师只是固守那一桶死水,那么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鲜活思想的激荡。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需要随时“添水”“换水”,不要使自己的一桶水成为“一潭死水”。还要积极地向老教师取经,利用外出培训等各种学习渠道补充“活水”,这样自己的一桶水才更有营养、更有价值。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学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构建达成目标的最佳方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建设性指导,努力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
朱自清的《春》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学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梳理文脉、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一共描绘了5幅图。教师以第一幅“春草图”为示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用圈点批注法圈点勾画出自己最喜欢或最美的段落,并说出喜欢或认为句子美的理由。教师给出这样的答题格式范例:我最喜欢____图里的_____这一句话,因为这句话运用了______修辞(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_____(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的____情感。最后交流、总结得出春草的特点。接下来四幅图的赏析,学生主要按照教师之前的学法指导,个人自主发现,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肯定比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阅读效果要好很多。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中,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每一届七年级新成立的班集体,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9个方面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在每节课的教学都抛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习小组自主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发言。课后,课代表布置任务,小组组长组织组员相互监督对方的默写和背诵情况。不管是课中的小组讨论,还是课后的组员相互监督对方的默写和背诵情况,课代表都会对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量化打分,每周评比出优秀小组。这不仅可以让教师从繁杂高强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最主要的是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探究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潜力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在小组成员的刺激和探讨下,不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花心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国宝——大熊猫》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课前分发《学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或兴趣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教师不做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在预习阶段,努力通过网络、图书馆及其他渠道搜集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习目标逐一达成。如朱翔龙同学制定的目标是搜集大熊猫可爱的图片,教师用这些图片制作成了短片,配上曲调轻快的歌曲《我是熊猫》,利用这个短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感受到参与的价值和快乐,学习热情被激发。传奇小组成员搜集的大熊猫惨遭杀戮的图片,以及搜集的歌曲《不要让她再受伤》,教师用图片配上歌曲制作视频短片,欣赏完短片,学生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一系列环节下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因此,学习目标逐一轻松完成。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出现过多的语言批评,往往会让使学生在学习时战战兢兢,甚至谈语文“色”变,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使用鼓励性语言时必须慎重和正确。不能过于热心,心急地“包办式”教学,会不知不觉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在施行“参与式教学”模式之前,我们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比较单一。学生回答错误时,常冷冰冰地说“你答错了”,把学生打入了学习的冷宫;学生回答答案不完整时,常简单地说“你回答得不够正确”,这样的评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而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也仅用“说得很好”“你回答对了”“讲得真好”一些评价语来回应学生精彩的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质量的高低得到的都是相同的评价,大大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一度跌入谷底。
在施行“参与式教学”模式之后,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主要注重激励性,注重情感的投入,讲究语言的机智。在教学《国宝——大熊猫》时,特别是在完成“举例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说出大熊猫的生存现状”这两个学习任务时,教师评价语言发自内心,评价语言多样。如“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你可以做我们大家的老师了!”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学生因为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在课堂中找到了自信,畅所欲言。
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学,已不适应当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要使我们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上出语文的精彩,就要在教学上多花心思,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乌申斯基说过:“人越是年轻,习惯也就越能很快地扎下根来,但它也能很快地被根除;而习惯本身越长久,要根除它们也就越困难。”
综上可见,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自主学习这一好习惯传播给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期待结出累累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