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古诗词教学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古代诗词的学习,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背诵和记忆的古今中外诗词约161篇。此外,古诗词学习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学习呢?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身的体会。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而对于朗读的重要性,朱熹说得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其中包含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著名哲理,这就说明通过大量的朗读,有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含义。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重视小学各年级的阅读与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进行情感的熏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进行古诗词学习时,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逐句讲解”效果不够明显;所以必须借助“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完成语句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了解诗词的意境,才能掌握诗词的精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同时要尊重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注意抓住“诗眼”;对于诗中那些情感色彩对比鲜明且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要反复引导和推敲,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具有一语双关之意,既可以指“山峰”,又暗喻了天上的“香炉”,表现出了山的高。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鉴赏。
(1)“换词对比,体会意境”。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词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诗人,让学生把诗中的“绿”字用另外一个字进行替换,引导学生换成“到”“过”“入”“满”等字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哪个字用得好?通过换词对比就可以让学生把春天的绿写活,不仅让学生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春天来了,而且还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和理解了“春风给江南披上绿装”这一“意境”。
(2)“根据诗句想象意境”。例如,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并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画作,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引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中包含的“意境”。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通过“换词对比”与“诗句想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古典诗词的美。
(3)注重想象漫游,使学生进入“意境”。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通过对诗中词句的了解,掌握了诗的意境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在欣赏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实现学生的“入情入景”,让学生的爱美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和探讨彼此的感受,从而帮助学生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所以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它不仅让学生欣赏到文中词句的艺术美,也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中所要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养成。
在进行“明诗意”这个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白话对诗中词句进行翻译。传统的词译往往过于枯燥乏味,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只描述大体意思就可,不必在乎对词句解释的字字落实。例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这篇古诗词时,对于文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句子里的“千万间”究竟是指作者的住处呢,还是指广大百姓的住所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并保留自己的观点,以便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领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
总而言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古诗词教学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展现古诗词生动的一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同时,还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与感悟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