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攀丽 唐建荣 付雪芹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发病率可达283~493万人左右[1],临床上ALD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2]。PNPLA3基因位点rs738409多态性的改变能够通过对于局部肝脏上皮细胞微环境的改变,诱导趋化因子和补体成分的激活,进而导致肝脏小叶结构的损伤。PNPLA3基因位点多态性还能够通过增加肝脏上皮细胞对于酒精的代谢障碍,导致酒精的蓄积效应明显增强,加剧了酒精对于肝脏上皮细胞的损伤[3]。部分研究者探讨了PNPLA3基因多态性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认为PNPLA3基因多态性能够导致肿瘤易感性的明显上升,同时还能够降低肿瘤放化疗治疗的敏感性[4-5],但关于PNPLA3基因多态性与ALD的关系研究不足。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ALD患者140例,探讨了PNPLA3基因位点rs738409多态性与ALD的关系,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ALD患者140例(ALD组),同时选取嗜酒者但未诊断ALD志愿者100例(嗜酒组)和不饮酒健康志愿者10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的标准;(2)嗜酒组符合:有强烈的饮酒渴求、发作时间固定,不饮酒时出现生理和心理症状,同时B超、肝功能等检查无异常;(3)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有病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2)合并有恶性肿瘤,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
PNPLA3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取冻存的血清保存液体,按照10 000 r/min的离心速度进行分离,每1 mL TRIzol试剂裂解的样品中加入0.2 mL氯仿,进行裂解操作,4 ℃冰上采用无酶的RNA冲洗液进行洗涤,再次10 000 r/min离心5 min,得到RNA。加逆转录酶后, 37 ℃孵育60 min生成cDNA。进行PCR产物扩增 ,反应设置为:93 ℃ 2 min、93 ℃ 1 min、55 ℃ 2 min,共40个RT-PCR循环。
采用罗氏检测公司生产的multipical多态性检测试剂盒,在相应的位点进行单碱基的序列检测。使用ABI1310进行PCR跑胶电泳,仪器购自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采用GENEMAPPER软件进行对比分析,仪器购自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
采集入院后静脉血,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中PCⅢ和ⅣC水平,检测仪器为美国Bio-Bad全自动酶标仪,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凯基生物制剂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生化法检测AST、ALT和GGT值,配套试剂购自南京凯基生物制剂有限公司。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3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卡方检验;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样本群体代表性。检验水准α=0.05。
对照组、嗜酒组和ALD组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特征比较
PNPLA3基因位点rs738409存在C/G突变,得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CC型、GC型、GG型,见图1。
图1 PNPLA3基因酶切电泳图
1:GG型;2:CG型;3,4,5,7,8,9:CC型;M:Marker
对照组、嗜酒组和ALD组PNPLA3基因多态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LD组基因型GG型和等位基因G的比例为18.57%和39.29%,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嗜酒组(χ2=6.586和4.290,10.714和8.504,P<0.05)。见表2。
GG型患者PCⅢ和ⅣC水平明显高于CC型和CG型(P<0.05)。见表3。
ALD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有自身免疫力紊乱的人群中,ALD发生风险更高,肝功能衰竭的风险更大[6]。ALD的发生不仅能够导致肝脏上皮细胞代谢和内分泌功能障碍,同时还能够增加远期恶性消化道病变的发生风险,增加肝癌和胆囊癌等的发生几率[7-8]。
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的改变能够诱导单核细胞过度激活,提高了中性粒细胞对于肝脏上皮组织的损伤程度。rs738409位点的改变能够通过影响PNPLA3的转录和翻译,导致下游炎症因子的激活,增加了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于肝脏小叶结构或者小叶导管的破坏作用。基础研究还认为,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的改变能够加剧T淋巴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降低肝脏上皮细胞对于高负荷酒精的耐受程度,导致肝脏上皮细胞的变性程度明显增加[9]。
由于体质指数、饮酒量等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因多态性的结果,本研究对于不同组别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表明,不同组在体质指数、年龄、饮酒量等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排除了相关因素对于统计学结果的影响,体现了本研究的科学性。等位基因的分析显示,主要以CC型、GC型、GG型为主,其中ALD组基因型GG型和等位基因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嗜酒组,差异较明显,提示了基因型GG型和等位基因G对于ALD的发生可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病理作用有关:(1)基因型GG型和等位基因G的上升能够导致PNPLA3转录活性的增强,诱导肝脏上皮细胞膜修复能力下降,在持续性较高乙醇浓度的损伤下,肝脏上皮细胞的持续性凋亡更显著;(2)基因型GG或者等位基因G的上升能够导致肝脏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不足,影响到上皮细胞的能量利用,导致其对于乙醇的代谢和分解能力明显下降。 王健等[10]研究者也探讨了基因多态性与肝病的关系,发现在肝病小鼠模型中,PNPLA3基因多态性的比例可平均上升30%以上。PCⅢ和ⅣC是评估肝脏纤维化的指标,本研究中GG型患者PCⅢ和ⅣC水平明显高于CC型和CG型,提示GG基因型的ALD患者肝脏纤维化改变更明显。这主要由于基因型GG型能够导致肝脏上皮间质中成纤维细胞的成熟,并诱导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促进肝脏病变的持续性进展。 AST、ALT和GGT是评估患者肝功能的指标,本研究中并未发现GG基因型与AST、ALT和GGT的关系,提示基因多态性并不能显著影响肝功能水平。
表2 各组PNPLA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比较
表3 ALD组不同基因型患者AST、ALT等比较
注:a与CC型比较P<0.05;b与CG型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