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近
(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临床上治疗肾结石、尿路结石等疾病常用疗法,该种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因此较受患者认可。但临床发现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肾出血的可能性,肾出血出现后保守疗法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疗效,故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为探析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的效果及价值,此次研究对12例于2018年5月—10月间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后肾出血的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做如下分析。
选择2018年5月—10月间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后肾出血的患者1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为(47.5±3.1)岁。其中7例为左肾出血、5例为右肾出血。所有患者均存在全程肉眼血尿、有血凝块,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患者同时存在肾绞痛以及膀胱填塞、血压降低、心率加快以及面色苍白等表现,其中2例出现休克前期征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可在进行手术治疗前进行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出血位置、肾动脉走形等等。对存在休克表现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应对患者积极纠正休克,予以利尿剂治疗并充分补液,尽早对患者开展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使用Seldinger技术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鞘,使用4-5FCobra导管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观察出血部位、出血程度。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导管插到出血近侧进行栓塞,一般而言使用带毛弹簧钢圈进行栓塞,之后使用明胶海绵粉补充栓塞,若靶血管需要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则使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栓塞完成后要再次进行肾动脉造影,若确认栓塞完全则可将导管以及导管鞘拔除,为患者进行局部加压包扎后则可结束手术治疗。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12例患者中11例一次性栓塞成功,一次性栓塞成功率为91.7%。其中9例采用弹簧圈以及明胶海绵粉栓塞,3例使用明胶海绵栓塞。术后第1d所有患者肉眼血尿症状均消失,且出血停止。术后第3d有1例再发出血,进行了二次栓塞后出血停止。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术后第1d患者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明显降低,术后第3d,与术后第1d相比以上指标则均有明显上升(P<0.05)。血肌酐水平的对比则均未见差异(P>0.05),见表。
表 12例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对比(±s)
表 12例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对比(±s)
注:*表示与术前对比P<0.05;#表示与术后第1d对比P<0.05。
术前 12 0.26±0.12 91.83±11.25 85.82±17.19术后第1d 12 0.23±0.04* 82.72±10.37* 89.63±14.25术后第3d 12 0.26±0.03# 89.09±9.32# -术后第7d 12 - - 84.67±18.71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肾结石以及尿路结石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各级医院的应用日益增多。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快,且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不同医院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技巧掌握等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术中或术后出现肾出血的几率有一定差异,部分医院仍然存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的风险[2]。近年来介入放射技术发展良好,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应用可有效对肾出血进行定性以及定位,同时也可有效止血,最大限度保存患者患侧肾功能,避免患者肾切除[3]。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也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提供了更佳的安全保障。金属弹簧圈多用于较大管径动脉的栓塞,常联合明胶海绵粉,以便提高栓塞效果,明胶海绵则多被用于细小肾动脉损伤出血[4]。在此次研究中9例采用弹簧圈以及明胶海绵粉栓塞,3例使用明胶海绵栓塞,一次性栓塞成功率为91.7%。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发现术后第1d患者的血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术中肾出血以及补液导致血液被稀释有关。术后第3d以上指标有明显上升,提示出血基本停止,血容量增加。术后血肌酐水平未见明显差异,证明该手术不会影响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不会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损伤[5]。
综上所述,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可得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一次栓塞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