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庭
(新疆青河县人民医院 新疆 阿勒泰 836200)
颌面部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及其他意外事故所致的骨折,其形态以凹陷、线性、粉碎性骨折为主,可单发,也可多发,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需予以整复手术进行治疗[1]。临床上将X线、CT二维影像作为常用诊断方法,其检出率不高,其误诊率、误诊率均高。近年来,螺旋CT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CT三维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颌面骨折的临床诊断中,不仅可以帮助诊断医师明确骨折情况,又可对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模拟,为骨科医师提供有效指导[2]。本研究主要对30例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再行三维重建技术,旨在探究CT三维重建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3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有17例男、13例女;年龄最大67岁,最小32岁,平均(37.62±2.45)岁。入选标准:均经体征检查、高分辨率CT确诊为颌面部骨折;均已了解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并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对临川诊断工作的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有认知障碍者;不能配合检查者;有严重脏器疾病者。
30例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检查,再行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具体如下:选择飞利浦16排螺旋CT扫描仪,选择全视野轴螺旋扫描法进行扫描,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220mA、层距0.625mm、厚度0.625mm。取仰卧位,对患者的颌面部分别进行平扫、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将平扫数据传至工作站再进行三维重建,选择表面遮盖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CT阈值,约200HU。充分利用切割功能,舍去颈椎和其他多余部位的组织,应用透明法,适当调节亮度,清晰地显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根据诊断所需旋转角度,储存最佳图像。
对比分析CT平扫与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果,包括颧骨骨折、鼻骨骨折、眼眶骨折、上下颌骨骨折、颞颌关节脱位检出率。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术中所见30例患者中共12例颧骨骨折、10例鼻骨骨折、8例眼眶骨折、22例上下颌骨骨折、4例颞颌关节脱位。CT平扫对颧骨骨折、鼻骨骨折、眼眶骨折、上下颌骨骨折、颞颌关节脱位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90.00%、75.00%、86.36%、50.00%;CT三维重建对颧骨骨折、鼻骨骨折、眼眶骨折、上下颌骨骨折、颞颌关节脱位的检出率分别为 100.00%、100.00%、100.00%、95.45%、100.00%。CT三维重建对各骨折部位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见表。
表 检查结果对比[n(%)]
颌面部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3]。该类骨折多由交通事故与其他意外事故所致。因颌面部的骨骼、结构比较特殊,当患者受到外力撞击或击打时,其面部骨折发生率较高。据统计,颌面部骨折发生率在全身骨折中占比3.1%~3.8%,在颌面部创伤例数中占比80%左右。临床资料显示,上颌、下颌骨折在全部颌面部骨折中的占比最大。以往临床上多采用X线对患者颌面部骨折进行全面扫描,了解骨折情况和周边组织损伤程度,但对细微骨折的确诊率不高。近年来,螺旋CT通过三维重建显著提高了对颌面部骨折情况的确诊率。
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有多平面重建技术和容积再现技术组成的新型检查技术。在该技术的实践中,诊断医师可通过三维角度观察到患者颌面部骨折的矢状面、冠状面、斜面、任意曲面的具体情况,可获取多个层面的二维断层图像,且图像质量高,有益于显著提高诊断确诊率。再经容积再现技术将颌面部的骨折范围、具体部位、严重程度、移位情况清晰地显示处来,诊断效果显著。本研究表明,术中所见30例患者中共12例颧骨骨折、10例鼻骨骨折、8例眼眶骨折、22例上下颌骨骨折、4例颞颌关节脱位。CT三维重建的颧骨骨折检查率(100.00%)、鼻骨骨折检出率(100.00%)、眼眶骨折检出率(100.00%)、上下颌骨骨折检出率(95.45%)、颞颌关节脱位检出率(100.00%)均显著高于CT平扫83.33%、90.00%、75.00%、86.36%、50.00%。提示三维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16排螺旋CT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优势显著。CT平扫对结构复杂的颌面部骨折进行诊断,可清晰地显示颌面部的深部结构骨折,可作为检查颌面部外伤的重要检查手段[4]。对于颌面部骨折严重且为多发骨折的患者,需在螺旋平扫的基础上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获取清晰的多个角度的二维图像资料,便于临床医师确诊疾病、病情严重诊断,快速为患者选择手术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方法等,诊断优势显著[5]。
综上所述,对颌面部骨折患者行16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其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加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