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胞外多糖红曲霉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2019-04-08 01:28张子祎李月婵杨薇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无机盐氮源发酵液

张子祎,李月婵,杨薇

(天津农学院 基础科学学院,天津 300384)

据《本草纲目》记载,红曲作为1种我国传统的中药,具有健中消食、活血化瘀的疗效[1]。红曲霉作为其主要的生产菌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红曲霉胞外多糖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从红曲霉的菌丝体、发酵液和子实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水溶性胶质多糖[2],具有抗氧化[3]、抗肿瘤[4]、抑菌性[5]与提高免疫力[6]等多种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对红曲霉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色素[7]、胆固醇抑制剂及洛伐他汀等方面[8],少数学者也已开始研究红曲霉胞外多糖的相关生产工艺[9]及其抗氧化性特性[10],但缺少对于高产胞外多糖的红曲霉菌株培养基质筛选方面的研究。因此,本试验以红曲霉作为生产菌株,以大米粉为培养基的主要基质进行液态发酵,以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含量作为指标,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从而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成。

1 试验材料

1.1 菌种

红曲霉由江南大学提供。

1.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麦芽汁固态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麦芽汁液态培养基。

发酵原料:市售东北优质大米、市售大豆粉。

1.3 试剂

葡萄糖、浓硫酸、苯酚均为分析纯。

2 试验方法

2.1 种子的制备

取250 mL三角瓶,倒入100 mL种子培养基,115 ℃灭菌20 min。取1 mL孢子悬浮(孢子浓度为2.25×106个/mL)于灭菌的种子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中培养,培养条件为32 ℃,160 r/min,培养时间为72 h。

2.2 红曲霉生长过程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取250 mL三角瓶,大米磨成细粉,装料量5 g,蒸馏水100 mL,121 ℃灭菌30 min。接种1 mL种子培养液,置于摇床中培养,培养条件为32 ℃,160 r/min。每隔24 h取样,检测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并向发酵液中滴入碘液,观察现象,判断发酵液中是否存在淀粉。

2.2.1 标准曲线的制作

用天平称取10.0 mg葡萄糖,将称取好的葡萄糖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100 mL定容刻度处。分别取定容后的溶液1.0、2.0、3.0、4.0、5.0 mL,于干净的100 mL容量瓶中,按照以上方式,分别加蒸馏水定容到100 mL刻度处。各取2.0 mL定容后的溶液,再取1份2 mL的蒸馏水,分别标号为1~6,6为空白对照。将6份溶液分别加入5%的苯酚1.0 mL,再分别加入浓硫酸5.0 mL,摇匀后,静置冷却20 min,使之反应充分。将冷却后的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光密度值,使用波长为490 nm,每次测量均将6号对照组放在第一个,作为空白对照。记录数据后,以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测得的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完成回归方程,得到标准曲线。

2.2.2 发酵液中多糖的检测

取待测发酵液15 mL,4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层清液1 mL定容至100 mL混匀制成稀释液。取稀释液1 mL于试管中,加入1 mL蒸馏水,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

2.3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2.3.1 氮源的选取与用量

2.3.1.1 氮源的确定

以大米粉作为主要基质,同时分别选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大豆粉、玉米粉、L-谷氨酸和硝酸铵作为补充氮源。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大豆粉、玉米粉、L-谷氨酸和硝酸铵各0.5 g,分别装入6个250 mL三角瓶中,再分别加入4.5 g大米粉及100 mL蒸馏水,摇匀,121 ℃灭菌30 min。红曲霉种子的接种量为1 mL,培养条件32 ℃,160 r/min,培养120 h,测定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

2.3.1.2 氮源添加量

以大米粉为主要基质,将大豆粉分别以5.0、7.5、10.0、12.5、15.0 mg/mL添加到大米粉基质中,进行液态发酵。总装料量为5 g,蒸馏水100 mL,红曲霉种子的接种量为1 mL,培养条件32 ℃,160 r/min,培养120 h,测定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

2.3.2 无机盐的选取与用量

2.3.2.1 选取无机盐

以大米粉作为主要基质,同时分别选取KCl、KH2PO4、NaCl、MgSO4、MnSO4、CaCl2、CuSO4、FeCl3、FeCl2、ZnSO410种无机盐。取250 mL三角瓶10个,总装料量为5 g,将以上10种无机盐以0.05 mg/mL的添加量加于大米培养基中,再加入100 mL蒸馏水,摇匀,121℃灭菌30 min。红曲霉种子的接种量为1 mL,培养条件32 ℃,160 r/min,培养120 h,测定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

2.3.2.2 无机盐添加量

以大米粉作为主要基质,选取KCl、KH2PO4、NaCl 3种无机盐进行正交试验,并确定相关无机盐的添加量。

2.3.3 验证试验

以通过2.3.1和 2.3.2试验筛选所得培养基成分,进行3次验证试验。

3 试验结果

3.1 红曲霉生长曲线

为确定本试验菌种的生长情况,在液态发酵条件下每隔24 h取样,对发酵液的生物量进行测量,结果如图1。

图1 红曲霉生长曲线

红曲霉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态培养,培养72 h时,发酵液中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因此,在制备种子培养基的过程中,应选取发酵液中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时(72 h)停止发酵,将此时的发酵液作为种子培养基进行后续发酵。

3.2 红曲霉胞外多糖测定

3.2.1 葡萄糖标准曲线

红曲霉胞外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此法简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检测同种糖仅制作1条标准曲线即可。为了确定葡糖标准曲线,在波长为490 nm的条件下,以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测得的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得出回归方程,结果如图2。

图2 葡萄糖标准曲线

图中曲线R2>0.99,说明此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测定方法具有可信度。

3.2.2 红曲霉生长液中多糖含量

为确定红曲霉生长过程中胞外多糖的产生情况,以大米粉作为全部基质对红曲霉进行液态培养,每隔24 h取样,检测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如图3。

图3 以大米粉为基质液态培养过程中多糖的含量

发酵培养初期虽然检测得到的多糖含量较高,但通过加碘试验证明,发酵液中存在大量的淀粉,这是由于发酵初期培养基中的淀粉成分还没有被菌体完全利用,在多糖检测时,淀粉被硫酸水解成单糖而被检测出来。当发酵至120 h时,通过加碘试验验证发现,培养基中的淀粉已被消耗完全,此时发酵液的多糖含量为51.0 mg/mL,达到最大值。因此,该红曲霉菌株以大米粉作为基质,在发酵120 h时胞外多糖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多糖含量为51.0 mg/mL。

3.3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3.1 氮源的选择与用量

3.3.1.1 确定最佳氮源

为了确定培养基质中的最佳氮源,以大米粉作为主要基质,分别选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大豆粉、玉米粉、L-谷氨酸和硝酸铵作为补充氮源,进行液态培养,测定120 h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如图4。

图4 不同补充氮源对红曲霉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以大豆粉作为补充氮源培养120 h,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70.1 mg/mL,明显高于以玉米、L-谷氨酸、酵母提取物及硝酸铵作为补充氮源发酵所得的多糖含量。因此,选择大豆作为补充氮源更利于红曲霉发酵产生胞外多糖,较以大米粉作为基质的多糖产量高37.4%。

3.3.1.2 氮源添加量

为了确定作为最佳氮源的大豆粉的最适添加量,将大豆粉以不同比例添加至培养基中,进行液态发酵,测定120 h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如图5。

图5 大豆粉不同添加量对红曲霉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

当大豆粉的添加量为10 mg/mL时,红曲霉液态发酵所产胞外多糖达到73.2 mg/mL。因此,选择10 mg/mL大豆粉既可以满足红曲霉生长过程中对于氮源的需求,又有利于发酵过程中多糖物质的积累,较单纯以大米粉作为基质的多糖产量高43.5%。

3.3.2 无机盐的优化

3.3.2.1 选取无机盐

无机盐作为重要的生长因子,对菌体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确定高产胞外多糖红曲霉菌株培养基质中无机盐的含量,以大米粉为主要基质,选取KCl、KH2PO4、NaCl、MgSO4、MnSO4、CaCl2、CuSO4、FeCl3、FeCl2、ZnSO410种无机盐,分别以0.05 mg/mL添加于各自培养基中,进行液态培养120 h随即停止培养,测定发酵液中多糖含量,结果如图6。

图6 不同无机盐对红曲霉液态发酵过程中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在所选取的10中无机盐中,发酵液中添加KCl、KH2PO4、NaCl的多糖含量要远高于其他无机盐,且比单纯以大米粉发酵培养的多糖产量高,有利于红曲霉发酵过程中多糖的积累。其他无机盐对红曲霉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的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选取KCl、KH2PO4、NaCl作为红曲霉液态发酵的培养基成分。

3.3.2.2 确定无机盐添加量

为更进一步确定利于红曲霉产胞外多糖的无机盐最适添加量,分别以0.05、0.10、0.15 mg/mL作为KCl、KH2PO4、NaCl的添加量进行正交试验(表1),从而确定3种无机盐的最适添加量。

表1 正交试验确定无机盐的添加量 mg/mL

如表1所示,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均值和极差分析,3种无机盐对发酵过程中多糖积累的影响程度为KCl>KH2PO4>NaCl,且KCl、KH2PO4、NaCl的添加量均取0.15 mg/mL为宜。

3.3.3 验证试验

以40 mg/mL大米粉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基质,添加10 mg/mL的大豆粉作为补充氮源,0.15 mg/mL KCl、0.15 mg/mL KH2PO4、0.15 mg/mL NaCl作为无机盐,对红曲霉进行液态发酵120 h,测定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含量,并重复3次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确定无机盐的添加量 mg/mL

通过3次验证试验,证实用该培养基对红曲霉进行液态发酵120 h,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12.3 mg/mL,约是单纯以大米粉作为全部基质进行液态发酵所产多糖含量的2倍。因此,筛选出的培养基更有利于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的生成和积累,且该培养基成分无毒、易获得,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4 结论

在对红曲霉进行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初步研究中,本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以40 mg/mL的大米粉作为主要基质,以10 mg/mL大豆粉作为补充氮源,进行液态发酵120 h,比较适合胞外多糖的积累。另外,还发现无机盐KCl、KH2PO4、NaCl对红曲霉液态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的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3种无机盐均添加0.15 mg/mL时更加利于多糖物质的积累。以该培养基对红曲霉进行液态发酵,120 h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含量可以达到112.3 mg/mL,约为单纯以大米粉为基质进行液态发酵的2倍。

猜你喜欢
无机盐氮源发酵液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利用残次果发酵液提升梨果品质
低温刺激对不同温型香菇发酵液菌株酶活性的影响
食用菌发酵液中水溶性糖类含量的检测研究
基于实验的“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案例
植物的根和物质吸收
去除脐橙白皮层的产酶培养基优化
棉织物壳聚糖杂化膜改性及防紫外线性能研究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
培养基优化提高灰树花胞内多糖产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