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宣
(睢县中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睢县 476900)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唐志鹏等[1]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临床特征为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厚度减少,黏膜肌层厚度增加。该病主要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嗳气、胃脘痛、胀满,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但长时间运用可能诱发较多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依从性。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包括脾胃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治疗关键为健脾补气。魏玮等[2]分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优势,结合以往临床实践,提出“因机制法,以病守方,随证配伍”的治疗原则。熊云华[3]提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运用益胃健脾汤,认为其具有行气止痛、健脾补气之功效,能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尽快缓解。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采用益胃健脾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睢县中医院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8~65岁,平均(39.62±2.54)岁;病程2~18年,平均(9.30±1.47)年。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7~64岁,平均(39.50±2.42)岁;病程2~17年,平均(9.24±1.4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4]西医诊断标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5]中脾胃虚弱型辨证标准;用药前1~2周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年龄<18岁或>65岁;过敏体质者;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者;合并消化系肿瘤、消化性溃疡者;治疗依从性差,经劝说无效。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由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70105,20 mg/片)20 mg/次,2次/d,口服;多潘立酮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61210,10 mg/片)10 mg/次,3次/d,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由江苏新海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70113,50 mg/粒)150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胃健脾汤,药物组成:炙甘草6 g,山楂、莪术、桂枝各10 g,丹参、白术、白芍、赤芍各15 g,党参、黄芪各20 g。水煎服,取汁30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
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6]新悉尼系统要求经胃镜、定点活检,取5块胃黏膜组织,根据腺体萎缩病理组织学分度进行评估。以腺体无萎缩为正常(0分);以胃固有腺减少<1/3,为轻度(1分);以减少1/3~2/3,为中度(2分);以减少>2/3为重度(3分)。计算总积分。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拟定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及证候改善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包括胃脘痛、脘腹痞闷、乏力、纳差、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口淡7项,各项均采用0~3分评分法;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痊愈:中医证候积分较就诊时改善≥90%。显效:中医证候积分较就诊时改善≥75%~<90%。进步:中医证候积分较就诊时改善≥50%~<75%。无效:中医证候积分较就诊时改善<50%。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萎缩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肝功能、肾功能、心率、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均无异常。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极易诱发恶心呕吐、气血不足、疲倦过度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西药是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胶体果胶铋胶囊等,其中,奥美拉唑是一种常见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分布于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小管中,且能抑制肠道酶活性,有效控制胃酸分泌;多潘立酮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且能抑制胃酸分泌;胶体果胶铋胶囊属于胃黏膜保护剂,能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牢固保护膜,促使胃黏膜屏障保护功能提升,且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故本研究以上述3种药物联合运用患者作为对照组。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范畴,病因病机包括机体脾胃虚弱,疲劳过度,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致使脾胃损伤,引发疾病。该病多见脾胃虚弱型。《丹溪心法·卷四》中提出“脾病者,食者呕吐,腹胀喜噫,胃脘痛,心下急”。该病可诱发腹部隐痛、胀满、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可见贫血、消瘦等。故临床治疗关键为健脾理气、益气养胃。益胃健脾汤药方中黄芪、白术、党参能健脾益气;白芍、赤芍、丹参能活血化瘀;山楂能和胃消食;桂枝、莪术能和血活血;炙甘草能对众药进行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胃、健脾理气之效,且胃和能收纳及腐熟水谷,脾健能运化和传输营养,故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何敏[8]将56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益胃健脾汤组,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5.00%、96.4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辅以益胃健脾汤的效果更佳,考虑是联合运用益胃健脾汤能改善机体脾胃功能,提升其吸收营养物的能力,且能发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敛阴和阳的作用,促进胃液分泌,促使胃黏膜血流灌注增加,从而达到改善脾胃消化功能的目的,增强疗效。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凸显出益胃健脾汤联合应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