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满丽
枫树姿态优美,先秦时代就已进入了文学作品之中。枫树意象最早见于宋玉《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此后,枫树在文人诗词歌赋中出现的次数多不胜数。唐代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杜甫在《秋兴八首》其一中有“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尤其杜牧在《山行》中有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出了枫叶的红艳与明媚,令人印象深刻。
古人爱写枫,今人爱赏枫。数十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助推,全国各地涌现出数百处枫叶观赏胜地,包括声名在外的北京香山与南京栖霞山,总在秋风染透红叶的时节,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殊不知,人们推崇的枫树根本就不是一个树种,“枫树”在植物学上根本就不存在,在《中国植物志》中也无迹可寻。而诸多枫叶观赏胜地为形成红叶景观所栽培的树种,竟然大多都是槭树、间杂榉树、榆树等彩叶树种,与“枫”字并不相干。
既然“枫树”是个伪概念,那我们常说的“枫树”又是什么树呢?现在有一种通行说法:“枫树”是槭树科槭属植物的泛称。在世界众多的红叶树种中,槭树姿态优美,叶形秀丽,独树一帜,极具魅力,秋季,叶渐变为红色或黄色,还有青色与紫色,可作庇荫树、行道树或风景园林中的伴生树,与其他秋色叶树或常绿树配置,彼此衬托掩映,增加秋景色彩之美,因此格外受人欢迎,栽培也甚是广泛,并且有很多槭属植物是世界闻名的观赏树种。将槭属植物泛称为枫树这一说法虽不严谨,但我们常见又被人们称为“枫树”的,确实大多都是槭树。
人们将槭树称为枫树也是有依据可循的。
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出现了关于枫树的记载。《山海经·大荒南经》云:“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又曰:“黄帝杀蚩尤于黎山, 弃其械, 化为枫树。”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大败蚩尤于黎山并将其杀死,蚩尤的兵器化作了满山枫树,兵器上的血化作秋季的红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了“枫”字的由来:“枫,木也。厚叶弱枝,善摇。一名欇。从木风声。”此树枝干羸弱而叶片密实,容易招风摇动,故而得名为“枫”。槭树科植物冠幅较大,叶多而密,遮荫良好,随风而动,的确符合这一特点。
古人咏枫,咏的是秋季红透的树叶,如宋代王之道在《长相思·吴江枫》有“吴江枫。吴江风。索索秋声飞乱红”;白玉蟾在《枫叶辞》有“丹枫陨叶纷堕飞,撩拨西风尽倒吹”;贺铸在《秋江晚望》有“黄芦洲渚赤枫林,林外残阳叠嶂深”。“枫”字常常与红、丹、赤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而槭树科落叶种类在秋季落叶之前会变为红色,也正暗合人们心中枫树的特征。
关于槭树的记载出现得很早,在汉代许慎著的《说文》一书中就载有“槭木可作大车揉”,唐代萧颖士在诗歌《江有枫》中有言:“山有槭,其叶漠漠。”《中国植物志》中提出元宝槭不仅引种容易,而且树冠很大,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分布很广,我国古代叫做槭树、利用很广的就是本种。元宝槭多分布于华北地区,翅果长圆形,叶片5裂,秋季变橙变红,有些地方也将其称之为“元宝枫”。
除了元宝槭,槭属不少树种也被称之为枫,如三角槭、鸡爪槭、色木槭等。三角槭常常被称为“三角枫”,清代昊其浚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就把“三角槭”叫做“三角枫”。实际上除了三角槭,常春藤、梵天花、绣球藤别名也叫三角枫,因此这一别名本身是不严谨的。鸡爪槭常被称为“鸡爪枫”,引种栽培更为广泛,在红叶景观中更为常见。鸡爪槭为落叶小乔木,小枝细瘦,叶片5~9掌状分裂,裂片深且呈长圆卵形或披针形,煞是好看,惹人喜爱。鸡爪槭在国内广泛分布,在各国也早已引种栽培,变种和变型很多,其中有羽毛槭叶片裂如羽毛,轻盈优雅,观赏性极强。
除了槭树,还有不少植物也常被认为是枫树,例如悬铃木、枫香树和乌桕等。其中枫香树被认为就是古書中所说的枫树,而乌桕被认为是诗词中的江枫。
枫香一名出现甚早,《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枫香三株”,可见晋朝时枫香树就已被用作园林绿化了。晋代上虞人嵇含编撰于永兴元年的《南方草木状》中有言:“枫香树子,大如鸟卵,二月花,色白,乃猎菖子,八九月熟。曝干,可烧。惟九真郡有之”,将枫香树的特征描述得颇为形象贴切。枫香树农历二月左右开花,雌性头状花序如苍耳向外延伸,叶片阔卵形,掌状3裂,果实呈圆形如一枚鸟蛋大小。枫香树干含油脂,耐火烧,树脂及根、叶、果实都可以入药,木材可制成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产自南方各省,分布广泛。有人认为古书中所说的枫树就是枫香,其中依据可以追溯到西晋。《尔雅》有言:“枫,欇欇。”西晋郭璞注曰:“天风则鸣,故曰欇欇。树似白杨,叶圆而歧。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郭璞描述枫树形似白杨,叶片偏圆并分裂,并指出枫树之所以叫枫香,是因为其产有带香味的脂膏。这一说法被人们广为接受,有些地方因此把“枫香脂”也称为“枫脂”。但枫香树枝干并不细弱,秋季时叶子也大多变黄变橙,极少变红,并不完全符合古书中枫树的特征,故而也无法下此定论。
古人辨认植物的方式并不系统,文人的诗词歌赋就更不可信了。文学作品中枫树最大的特点就是秋季叶子变红,如《满庭芳·枫叶流丹》中的“夕日红霞,秋景瑰艳,尽寒霜色流丹”,以至于许多人辨认枫树只是通过颜色,并不看树形叶片,远远看去秋叶红透的就认为是枫树。因此一到深秋就红得如一把火炬的乌桕常常被错认成枫树。
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可谓是脍炙人口了:“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江枫就是乌桕。宋代杨万里在《秋山二首》中直接将乌桕称之为小枫:“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无论是槭树还是枫香树,都喜光恶涝,多生于丘陵山林,而乌桕喜温耐涝常生于江南水边。清代浙江萧山人王端履也有论述,他在《重论文斋笔录》注云:“江南临水多种乌桕,秋叶饱霜,鲜红可爱,诗人类指为枫。不知枫生山中,性最恶湿,不能种之江畔也。”可见是大家错认了。而古诗词中的“江枫”或许大多都是乌桕吧。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