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足英
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除关注书本知识落实成效基础上,还尤为侧重培育学生德育素养,为此教师期许通过教育创新,为德育教育输出提供路径,达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综合水平的目的。然而,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政治教师却存在教师沿用传统教育方法,不注重教育创新等问题,阻滞德育教育有效渗透,无法培育学生德育素养。基于此,为使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思考初中政治课与德育教育渗透良策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政治教学的模式有所变革,越来越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而德育教学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相近或相同的学习目标,利用理念分享、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等方式,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往的教学模式多是单纯为考试而讲解知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教师规划的重点,这种模式明显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只有根据初中政治的学习观念,积极加强德育建设,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1.深挖教材内涵 初中政治课程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如孝敬父母、热爱生命、热爱劳动、亲近自然等,所以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及时挖掘这些情感因素,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渗透德育教育。以“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为例,结合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能让自己幸福、快乐的事情进行搜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充分体验美好的生命。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思想。
2.充分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愉快的师生情理互动,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真正的教育属于心心相印的渗透过程,而德育强调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精神与心灵的诚恳沟通。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挖掘与赞赏,在授课中积极表扬学生的进步,从而在无形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发挥出德育渗透的效用。
3.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融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听课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依旧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政治课程的性质对课堂教学氛围有着决定性作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如利用身边的感人事件或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恰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如利用模拟法庭的方式,相互辩论生活中的案例,获得相应的结论,实现调节课堂教学氛围的目的。
4.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优化整合现代化教育资源,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转被动为主动,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如针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PPT,向学生展现瓷器、敦煌莫高窟、苏州园林等优秀文化,让学生欣赏形象生动的图片,激发学习热情,对中华文化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的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还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5.注重细节教育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细节教育,尤其是学生思想变化的细节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细节等,准确把握时机来渗透德育教育,如根据实际渗透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融洽的氛围中接受政治教育理念。此外,理论联系实际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取材,让学生将现实社会与理论说教相联系;或者是组织探究特殊的事例,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肯定正确的观点,纠正错误的观点,强化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德育效果的提高。
结束语:总之,作为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堂,一定要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新时代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因而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为己任,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政治知识,又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全面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