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双红
“学案导学”模式属于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在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将学案作为载体,将导学作为教学方式,倡导在教师的引导及辅助下、在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实践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有效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案导学模式应把握以下原则:1.课时化原则。合理对课时进行拆分,明确每个学案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时教学内容;2.问题化原则。将教学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及分析,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答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3.参与性原则。在学案导学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应摆正自身教学指导者及组织者的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4.细致化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划分,结合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整合,引导学生深入知识点进行细节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前实施设计相应的学案,明确告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楚地把握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结合实际的学案引导学生借助不同手段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告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课堂学习过程中应完成的学习任务、标准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最多5 分钟的时间阐述学习目标、带领学生浏览学习内容后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独立的空间对信息技术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学生学习大约20 分钟后教师可以采用巡视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学习误区及难点等,最后利用10分钟的时间对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学案导学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寻找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学案导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需求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等,通过实施学生独立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等多元化的形式开展学案导学,促进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如在进行《Windows 初步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制作简单学案、微课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Windows的一些较为基本的操作及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以小组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在课前查找计算机病毒、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资料信息,对资料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相应的探究、讨论。通过多元化学案导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给予学生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针对信息技术掌握水平较差的学生提出简单的基础问题,针对信息技术水平中等的学生提出强化基础巩固的问题,针对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难度较高及拓展性的问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表面上看好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但实际上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应针对存在实践问题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出发布置相应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给予鼓励及帮助,引导学生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及点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指导方案,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整体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通过实施创设学案导学的教学情境,实施多元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点拨及指导及把握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原则等多种教学途径,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提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强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