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低段智障儿童数学学习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2019-04-07 23:31:23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智障教具积极性

一、提升低段智障儿童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意义

1.由教学困境引发的思考

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在低段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如下情况: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自导自演,学生没人理你。如: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预备起……”只听见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底下的学生鸦雀无声,只剩教师在讲台上尴尬无比。

想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表现,朗读的声音响亮整齐,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再对比自己的数学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禁引发思考。数学课程本身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对于低段培智学生则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难度高、枯燥的数学课堂中提升低段智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呢?

2.从教学理论得到的启示

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而这种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在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下,学生由于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及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产生的。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从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由于智障儿童的智力缺陷,导致智障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比较差。

二、影响低段智障儿童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1.学习动机缺失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换句话说,它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做出何种选择都取决于人们的动机。而智障儿童的动机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对周围有意义的事物缺乏好奇心,大都不感兴趣。并且他们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就近的事物,容易受直接动机的支配。而对于智障儿童来讲,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对学习的意义不明确,加上周围环境对他们的态度导致他们学习动力不足,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

2.学习障碍影响

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比较差,他们对信息的加工速度慢,辨别能力低下。智障儿童的注意发展也比较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有意注意发展缓慢,容易被外界干扰,这对智障儿童学习新知识带来很大的阻碍。并且他们的注意广度狭窄,能够接受的信息量很少,稳定性比较差。所以,智障儿童接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因此更加难以保持和记忆。智障儿童的记忆能力比较差,不论是长时记忆还是短时记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困难。最后,智障儿童的思维总是受事物具体形象或表象的支配和束缚,不能正确理解隐蔽在事物形象背后本质的共同特征,迁移能力弱。

3.学习目标太高

学习目标对智障儿童的学习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学习目标越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越好。而智障儿童恰恰缺乏这样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对智障儿童说:“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希望你能在期末考试中达到中等以上的成绩。这样老师下个学期就让你当学习委员。”父母对智障儿童说:“如果你这个学期的成绩能考到90分以上,我们就给你买一个你喜欢的玩具。”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听了教师、父母的这一番话,肯定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但对于智障儿童而言,他们根本不明白这一番话的意思,不理解一个学期的学习这一长远的活动,更别提树立学习目标。没有学习目标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导致智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制定有效、合适的学习目标对智障儿童的学习具有切实的意义。

三、激发低段智障儿童数学学习积极性的举措与实践

1.生动内容

数学知识是系统的、抽象的,更有时候是枯燥的。要想让智障儿童对学习数学知识有兴趣,学什么很重要。低段的智障儿童抽象逻辑性差,理解能力低,我们就化抽象为具象,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图文并茂,学生看得到摸得到,能吸引住他们,提起他们的兴趣,换掉书本例题中的那些无生活经验的图片和情景,选取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能唤起回忆的图片和日常使用的实物,使其具有亲切感。

(1)走进班级,感知方位。教室是我们日常学习的地方,智障儿童每天生活在班集体中,对于班级中的人和事都是非常熟悉的。那么我们可以利用班级来进行哪些数学方面的教学呢?例如:教学数前概念“认识前、后”这一课。“前、后”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那怎么化抽象为直观呢?笔者让智障儿童以自身为中心,作为参照物,用前后说明同学的位置,再通过找一找座位等多种方式,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提升智障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走进校园,认识形状。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学习、玩耍,学校可以说是我们除了家以外最熟悉的地方了。走进熟悉的校园,我们不再将学习局限在教室里。而是走出教室,寻找我们身边的数学。例如:在学习“认识形状”这一课时,笔者在教室里通过图片、教具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形状后,将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能发现的形状,如门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各种球类是圆形的等等,让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理念。

(3)走进家庭,学会数数。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如果能将数学知识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那就更加体现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在家庭生活中,也的确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可以让我们去学习。例如:在学习“认识数字”的内容时,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家里有几口人;吃饭的时候让学生数一数拿几个碗,几双筷子等等;让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也运用于生活。

2.丰富材料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可利用的教具太少。单一的教具学具让学生觉得厌倦,那么在学习内容枯燥的时候,我们就要用一些学生喜爱的东西把学习内容“包装”得漂亮一些,借助“外衣”吸引学生,从而掌握内里,巩固知识。

(1)卡通图片,练习配对。在低段智障儿童喜爱的事物中,卡通人物肯定是其中之一。如果在教学中加入卡通元素,一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配对”时,如果将原来课本中的案例,换成学生喜爱的卡通图片,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蒙氏学具,掌握数前概念。蒙氏教育法具有丰富的教材与教具,并且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填鸭式教学,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地学习。对于智障儿童,我们可以根据蒙氏学具的特点,激发智障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自制教具,看图计算。每一次上数学课时,笔者都会为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绞尽脑汁。在教学用具有限的情况下,笔者都会自制一些教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加减法的计算在低段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中是很重要,但同时也是有些难度的。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列式计算,我尝试制作一些教具。比如摘水果游戏。果树上一共有几个水果,学生动手摘掉几个,还剩几个。教学内容不仅生动直观,而且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兴趣。

3.介入游戏,刺激注意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科学的、富有丰富内涵的、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遵循某些规则的玩耍我们通常称之为游戏。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教学中,以游戏为媒介,让智力障碍儿童充满自我主动性、学习愉悦感,激发学习积极性。

(1)角色扮演,体验过程。当学习了《认识5元以内人民币》后,笔者就在教室开设模拟商场,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学会购买日常用品,甚至于带他们走向商店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试一试,亲自买一买,调动多种感官去获取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2)趣味竞赛,巩固知识。竞赛是指用比赛的方式来进行的游戏。适当开展竞赛,也能有效提升低段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数学课堂中,可以进行“我是算术小能手”这样的比赛,大力表扬做题又快又准确的小朋友,发给他们小奖状,以资鼓励。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3)开心转盘,激动评价。智障儿童虽然在智力方面有缺陷,但是他们也喜欢被表扬、渴望受到关注。于是在每一堂数学课后,笔者都会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评价。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关注会积极地表现自己,但是时间一长,学生也慢慢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利用评价吸引学生的兴趣呢?例如:笔者制作了一个开心大转盘,转盘根据学生的人数划分,在每一份中都贴上学生的照片。每一堂课后,笔者都会拿出开心大转盘,在学生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大转盘开始转动。转到谁,谁就能获得教师的评价。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兴奋。

通过各种举措与实践,充分提升低段智障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多多关注学生,相信一定能创设出属于特殊教育的高效数学课堂。

注:2015年余杭区教育学会论文特殊教育学科

猜你喜欢
智障教具积极性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0:40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24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30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56
展教具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0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