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峰
初中是学生学好生物基础知识的阶段,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物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这样学生对于抽象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在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会感觉到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生物的综合水平。教师要改变只重视理论教学的理念,要认识到生物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将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生物基础知识。
1.学生对生物实验没有正确的认知 初中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生物学科,所以会产生新鲜感,尤其是学习生物实验。在生物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会有明显和奇妙的变化,所以学生也不会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于变化不明显的实验,学生会变得懒得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过分强调实验步骤和结果,那么学生就不会去分析实验原理,从而缺少对实验的基本认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只是依靠进行步骤来进行答题,遇到灵活变化的题型时就无法从容答题[1]。
2.缺少学习抽象知识的动力 生物是学生在初中时期才会接触到的学科,刚开始会因为它的神秘性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当学生逐渐学习生物知识之后,就会发现实际与想象并不相同。生物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也是学生在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无法从生活中学习生物抽象概念知识,那么学生就很难理性去生物,并且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
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育在不断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依旧根深蒂固。教师在讲课时为了赶进度,所以很少会顾及到学生感受,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接受,没有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法,因此也很难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打击学生积极性,也很难让学生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学生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率[2]。
1.加强学生对生物实验的认识 一般来说,学生都会对生物实验充满兴趣。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实验的原理,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展开分析,从而让学生去注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在分析实验时也不能只停留在实验表象。教师要鼓励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各种变化,并且自己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变化通过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开展实验活动时,要尽量设计贴合实际生活的实验,这样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3]。
例如学习“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实验时,教师提前将实验器材与材料准备好,将学生科学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实验。实验开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探究操作。比如:让学生们对照课本区分,其中哪一个切片是消化道上皮组织、平滑肌组织、神经组织、软骨组织?你是怎样区分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便会主动思考、认真观察,自己设定实验步骤动手验证结论。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就很难学好生物,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产生了厌烦情绪,那么无论是教师采用怎样的方法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实验,这样实验的全部过程都是让学生独立进行,自行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将实验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为例,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已经对种子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讲解,因此实验的过程,教师不需要再向学生讲解实验过程,而是让学生们自己去实验指导书上找思路。当学生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教师再有针对性去讲解。对于实验的材料,教师可以在实验室内为他们准备:菜豆、大豆、小麦、玉米、桃核等几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从中选择一种材料开展实验,最后小组内部选择不同种子的学生、小组之间选择相同种子的同学都可以开展交流,大家相互观察看看各有什么不同。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探究了种子的结构,还学会了分析和对比。教师要将课本中枯燥的知识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物的魅力。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自信,并且使实验过程中充满趣味性。
总结:在生物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使教学方法多元化,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生物实验产生兴趣。教师要从根本出发,解决教学当中存在问题,不断改善生物教学方法,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