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怀萍
引言: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时代发展的希望,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所以,各初中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务必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尤其是在现下我国教育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初中学校更要努力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确保学校的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一致,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优质、更具有时代特色各创新意识的全面型人才。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最主要的动力就是兴趣,只有初中生提高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的、自主的去学习,并且不断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创新、发现的热情。为了充分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兴趣,帮助学生们深入到的理解课本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课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课堂教学穿插进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将会事倍功半。
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课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先准备一些与声音有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工具,以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创设更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讲解“声音的传播”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借助一杯水、一根小钢管、一根木头等教学工具,带领学生分别在这三样东西上敲击,同时仔细倾听这三样媒介中,哪一个的声音传播速度最快,哪一个最慢,将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不同传播速度进行区分。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教授给学生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铁、木、水等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又或者是,教师先提出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然后给学生提供这三样东西,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答案,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兴趣固然是最基础的条件,但是仅仅凭借兴趣作为学习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应该在兴趣的引导下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拓展自身的学习领域,扩大自身的视野,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性思维正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铺垫。就此而言,各位初中物理教师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就要着手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适当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盲目的提升物理教学难度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而是要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人而异,适当的进行教学调整,保证初中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发现知识,对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探索,以创新的思维看待物理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联想,敢于质疑,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的知识系统。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晰明了的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完全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近视镜和远视镜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让学生以实际物体为参考,根据“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加深对二者的印象,从而更准确地将二者区分开来。凸透镜与凹透镜二者虽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其依旧存在某些关联,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了二者的基本特征之后,可以就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在创新的过程中体会二者的不同与联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更在无形中培养着学生学习物理的发散性思维。
除了以上几点,学习物理的过程还包含了“直觉因素”,当学生逐渐建立起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以及练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足够大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去想象,不要怕出错,只有发现错误,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机会。如果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味的接受前人的经验和结论,不自主思考、动手创新,那么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将永远停滞不前。而且,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初中物理又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是为了学生日后的物理学习打基础的。教师只有尽可能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保证学生在未开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是国家教育部明确要求实行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各位初中学校与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的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改革政策,在日常的教学中,合理的组织开展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以激发性教学为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