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祖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个大课堂,它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育人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初中教育应充分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教学是“关注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文学素养,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化和扩展,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个性和人格等,把人文主义教育理念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让人文主义教育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把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历史长河可以消磨一切,但精神的东西永不消失。终其一生,受益无穷的那就是知识背后被赋予的人文价值观、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文化熏陶和精神的陶冶。语文知识上下五千年,包罗古今芸芸众生,世间万象。上至宇宙星空,天文时空;下至山川湖海,地理人文。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是进行人文主义精神培养不可多得的财富。用人文色彩激发学生兴趣,洗涤心灵。以兴趣促学习,以学习悟人生。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学教材中的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璀璨夺目,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每篇文章如同瑰丽的宝珠。教师要把握教材,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认知,领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文新课程,一个字词,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沉的人文情怀。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母爱的伟大,展现了人性美.《生命之桥》中老羚羊用身体架起的“生命之桥”,挚真的爱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让学生感受母爱的神圣。课堂上师生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情到深处无不热泪盈眶,整节课沐浴感恩的情境中,处处彰显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宽松和谐的课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无声媒介。爱是教育的灵魂,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缺少爱,所有的人文精神将失去光彩。学生创新精神是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必正襟危坐,学生无须诚惶诚恐。“师生共情”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形成师生情感交融,要与学生共悲愁,同欢乐。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多一份关爱宽容,多一份尊重,享受人性的关怀,生命的快乐!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个性飞扬,使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所以说善待学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善待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驾驭课堂,倾注人文关怀。教学活动体现教师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洗礼的圣地。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对文学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和感悟。关注的学生成长,是教育革新走向成功的前提。教学其实是人的教育,教学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语文学科知识和学生全面发展关系和谐统一,是我们新教改中要加倍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驾驭课堂,倾注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最好途径,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融入人文关怀。古诗文教学用阅读、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吸取古诗文中的人文精神,让人文主义素养浸润学生心田。新型语文课程浸透着中华民族个性,负载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人文精神极其辉煌。语文教学必须回归人本教育,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课要有趣味,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把握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学生主动接受并参与人文精神的洗礼教育。语文教师不懂人文关怀,就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去。没有创新能力训练的阅读,阅读就失去了人文主义色彩。创新能力训练的阅读,学生不但增加了语文知识,同时能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体会作者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安东尼奥,让学生带着各种问题去探究阅读,感悟创新,就会闪烁智慧的火花,那充满爱心的答案,处处洋溢着人文主义的旋律。
游一回布达拉宫,感受心灵洗涤;上一堂人文课,感受百味人生。枯燥的说教融入人文的色彩,让课堂充盈民主尊重,教师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学生才敢想敢说、敢争论,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和学生个性飞扬的平台。教师怀揣一个梦,稚嫩的溢满笑容,朗朗的读书声......而让梦插上翅膀的,是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