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目我讲了好多次,你们也做了好多遍了,可是为什么你还做错!”“抄写作业写得那么潦草,你就是在应付!”“你怎么总是不做作业?”这是许多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时经常使用的语言。为什么教师布置的作业总有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究竟在哪里?如何科学地布置作业?如何通过作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又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这些都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笔者认为,学生厌烦做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机械随意,缺乏针对性
一堂课结束,教师往往随意地布置学生抄写词组、句型等一些内容简单、“含金量”极低的作业。或是教师看也不看书本配套的作业本,就让学生按照课时做下去,也不管学生是否能读懂题意,会不会做。这种简单化、模式化的作业,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长此以往,还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都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
2.搞“一刀切”,缺乏差异性
忽视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及学习特点等个体差异,布置作业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学生毫无自主选择的空间。导致学生有的“饿死”,有的“撑死”。同一道题,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作业前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这一环节缺失,将有可能直接导致这些学生对作业有畏惧心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而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这一环节完全可以直接省略。有些作业,部分学生会觉得过于简单,知识点太死,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而另一部分学生却会觉得偏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作业的研究者。教师布置作业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特点,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以减少学生负担、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为根本目的,精心设计各种开放型、创新型的作业。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谓行之有效。
英语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让学生的个性飞扬,就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权利。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英语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发展学生特长的手段。课外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满足学生自我激励、主动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学习英语从“要我学”提升到“我要学”,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得到张扬。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他们是不同的个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承认人体差异。因此,英语作业的布置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应兼顾到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笔者在日常的作业布置环节中采用了“作业超市”的形式,把作业按照作业难度分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这样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作业模式,增加了作业的弹性,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多了选择的空间,多了主动的权利,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学生对语言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是有差异的,作业量上设置底线,在此底线上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让每位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较发现自己哪些方面已经掌握哪些方面比较薄弱,适当地增加或减少作业数量。
例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预习Unit3 Reading,第二天检查学生在多少时间内掌握了多少内容,学生之间通过比较,灵活地调整用时,进而更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合理地使用和支配时间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活动,并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布置作业就是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的一种尊重,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千姿百态的作业,随着学生自主性的释放而尽情展现出来,而这些在指定作业的情况下从未出现过。这些成功的体验也会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通过作业,可以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将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丰富、得到提高。因此,在课外的现实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1.鼓励学生在课外多与同学、家长用英语交流。比如刚学了打电话的英文表达式,便可以适时地使用这些表达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在英语学习中,营造真实的语言氛围很重要。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也乐于去学习。如教师刚教了学习用品类的单词,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为教室的物品贴上英语小标签,如 pen、pencil、backpack、book 等,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知不觉中,学生也就掌握了这些单词。
3.英语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英语广告词、英文商标等。笔者曾经布置过这样一份作业给学生:留心观察身边随处可见的英语单词或句子,比如新买的衣服上、食品包装袋上以及街道两旁等,翻阅词典查找它们的中文意思并记录在A4纸上,配以插图,开学后选出优秀的展览。学生在完成这份作业的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和同学一起分享、相互交流,从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学习英语的迫切感,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英语。
新课标告诉我们,英语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展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实践能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喜好与特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特色作业”。如学完新目标八下 Unit5“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 ”后,可在班级举办一场某位学生的生日聚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制定英语聚会规定,改编英文生日歌,查找英文祝福语并制作卡片等。每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作业,这样作业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了自由发挥、自我创新的机会,所以他们会完成得轻松、愉快,作业的质量也会提高,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
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语言学习如果缺乏主体建构,缺乏体验、合作、探究,缺乏认同感,学生就很难产生成就感。比如某节英语课,笔者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让学生留意观察校园里的一切景物,然后造句。回到教室后,学生都拿出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然后再综合一下,就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描写校园景致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回归到生活中”,“生活即教育”得到了充分体现。
新课程改革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用英语做事,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如在学完新目标八下Unit7“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后,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使用“Would you mind...?”句型。“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交谈者和学习者,他们通过自身自主的实践和思考活动,了解了语言知识,经历了语言价值的生成过程,体验了成功,从而也能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则更为强烈。”根据这一特点,每学期结束笔者都布置制作语音表的作业:把本学期所教词汇表上的黑体字按照48个音素分门别类,如active,这个词的重点在a的发音上,归为/æ/类,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系统性、连贯性,而且可以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如编辑英语手抄报,或学生根据对课文里的对话、故事的理解进行绘画等。每学年的寒暑假,笔者都会布置编辑英语手抄报作业,这种贴近生活的作业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热情,使他们的视野从“书本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从中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如此新的作业内容和方法下,仍然实行旧的评价方式,简单地给作业打个勾,或是写个A,画颗五角星,那学生作业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成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一朵小花,一面红旗,一颗五角星,旁边再写上一两句鼓励或是表扬的话,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可写上:“I like your hand-writing!”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可写上:“You did a very good job!Keep on going!”这些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上学期笔者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笔者把学生日常的听写、默写、背书、作业的完成质量折算成积分,用这些积分来换取家庭作业的等级,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多学生因为想得到更多的积分,愉快地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布置的作业。不知不觉中,学生掉进了笔者所设的“陷阱”中,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效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也轻松了不少,真正实现了“双赢”。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式、个性化、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与评价,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想上解除学生心理重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解放了学生时间的同时也解放了学生的空间,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