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基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大要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是学生获得学习幸福感和成就感的需要;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教学实效,就要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1)以学案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导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料,通过导学案可以实现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潜移默化。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写既要夯实基础,也要突出重难点,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内容既不能过于繁琐冗长,也不能难度过大。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导学案的设计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内容:①重难点介绍;②知识填空;③判断对错;④十九大报告部分内容的探究活动;⑤课堂小结;⑥达标检测。其中①~④是课前完成,⑤~⑥是课堂上或课后完成。
(2)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做好教学素材的准备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呼唤活动型的课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做好课前教学素材的准备。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辉煌中国》视频和“家乡美”摄影作品的收集。并要求学生精选出部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有利于了解我国近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增强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对家乡的认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及文化底蕴。
“生本和谐”课堂是适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合作探究的课堂。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巧妙设问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从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巧妙设问,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巧妙设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足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识水平。第二,注意时政性。引入时政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和执行,增强国家认同。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教学中,在观看《辉煌中国》的《绿色家园》的视频中,笔者提出:“为什么国家从2013年开始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通过这一设问,能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实现政策认同。第三,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梯度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国家的发展为什么不能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②中国在快速发展中遭到了自然界怎样的报复?③我们该怎样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如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国家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提升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第四,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和延展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立场、主体进行思考,从而发挥创意,多元作答。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多向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分组讨论、小组抢答、分组展示视频和摄影作品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在参与中增强合作意识、责任与担当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靠课前准备和课堂的引导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使教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实现心灵的共鸣、情感的认同、价值观的内化,从而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后合作探究的活动,主题为: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三水之美((1)可以介绍三水各个镇的美;(2)以宣传稿的形式呈现,文字与图片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要走近生活、走近实际,收集图片和资料,在自主参与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实现公共参与。
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任,这些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