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问设计 激发学生灵感

2019-04-07 18:49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孔乙己文本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离不开对话式教学,而对话其最本质的方式就是提问。提问作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维行为之间的纽带,是启动、激发学生思维和灵感的主要手段,是“将教师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契机”。学生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及时的评价,也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这样才能达到创新意识。优秀的教师不只在于会讲,还在于会问,问得及时、问得恰当、问得有层次、问得有智慧,就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就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有独到的感悟。下面就对此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提问应从细节切入,针对学生差异激发灵感热情

每堂课执教者都免不了给学生提一些问题来探究。问题提得好,探究活动就会以一种呈上升趋势发展的线性结构出现。反之就会陷入无序、无效的混乱状态。如何优化提问设计?笔者认为激发灵感热情,就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问题的辐射面要宽,尽量设计到人文性、情理性,但切入口越小越好,寻找既能体现文本特点,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作为突破口。学生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就会消遁,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在教学《琵琶行》时可以提出以下三个探究性问题:1.谁识风情物?2.谁识琵琶声?3.谁识青衫泪?通过引导学生对前两个问题的探究,解决本课的两个学习难点:一是景物描写对气氛的烘托作用;二是音乐描写表现琵琶女不幸的遭遇和变化的情感。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探究,把握本文学习的重点:通过琵琶女悲惨身世的描写,表现作者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三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挑逗性,不仅涵盖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而且考虑了学习者的学情特点,且句式整齐,语言委婉,学生的灵感热情被激发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解读,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会呈现出理想的状态,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提问应从思维支点切入,引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起于思,思生于疑。”“有疑而问”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要让学生有随时提问的自由,而不是教师统一安排提问时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对于好问、善问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问”要在“学”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先学后问,自己能学的就不要问,自己学了还不会的则坚决要问。其次“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要根据所学内容提问,可以有拓展但不能海阔天空什么都问,同时注意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样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肖培东老师教学小说《孔乙己》,“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一个男生站了起来,轻声地读着酒客们嘲笑孔乙己的场景。他的声音很低,教师听得却很仔细,最后一句话他读的是“店内充满着快活的空气”。没错,他分明少读了一个字,教师很敏锐地察觉到这次漏读给他带来的教学契机,他不露声色地问学生:“这位同学少读了一个字,大家听出来吗?”“少了一个‘外’字,应该是‘店内外’。”大家纷纷说。“那能不能就改成‘店内’呢?店内充满着快活的空气,本来就是在咸亨酒店内喝酒的,为什么鲁迅要写成‘店内外’呢?”又一句追问。决心就这问追踪下去,这“店内外”的“外”,会让我们看出什么样的社会众生图来?这漏读的“外”字,真是一个绝妙的教学出口!课堂自然是精彩了起来!还有对于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因势利导,既要肯定学生的回答,还要切合所学内容。这样鼓励学生对文本产生质疑,激发灵感,诱导真情,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表达能力。

三、提问应从情景切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这种情景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来创设的,在人物插图、背景音乐和深情朗读等设计的基础上,创设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为认识文本人物做好铺垫。最终达到深刻而独特的感悟,把文本语言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并从学生之口较好地表达出来。

特级教师赵谦翔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屏幕上出现对苏轼一生坎坷政治命运与杰出文章的介绍,伴有深情朗读、背景音乐,学生神情专注,反复朗读四遍。师问:“大体了解苏轼之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学生回答:“当时朝廷很腐败,埋没了人才。”“苏轼的命运令人同情。”教师又问:“那么读后的感情是愉快的还是忧愁的?”

“郁闷的。”“从哪里看出是郁闷,还是快乐的呢?”“他的忧伤哪去了?”“迷于这样的美景,忧伤暂且抛开了。”精彩!东坡不幸,小人奸佞常陷害;东坡有幸,山水有情总相伴!在朗读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抓住时机设问,才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才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他此时此刻的心境以及写作此文的意图,才有了独特深刻的感悟。

恰当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主导作用能够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发挥出来。恰当的问题,凝聚着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它能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从而活泼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因此,课堂提问中,充满智慧的提问同样能激发学生灵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作者并能至真至善的交流。

猜你喜欢
孔乙己文本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