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彩萍
在初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这门学科备受关注,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逻辑性、应用性比较明显,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课堂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营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和良性沟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各类负面影响,保障学生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1.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意义重大。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比较明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许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困难重重,难以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无法对数学这门学科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认为数学非常枯燥和乏味。如果教师能够针对这一现实条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那么就能够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重新地认知和理解,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恰当可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真正实现事半功倍。
2.师生互动有助于数学问题的高效解决,数学问题分析以及研究最为关键。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采取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其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与教师进行简单的沟通,因此提问式教学能为师生的沟通和互动提供更多的机遇。教师则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只要学生能够大胆发言都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师生互动能够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和共同成长,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教育教学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既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和价值,重新调整师生角色,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中意识到学生的优点以及不足,从而调整后期的教育教学方向。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简单知识的灌输上,采取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非常被动和消极,难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同时缺乏与教师交流的欲望。
其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过于频繁,难以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目的性以及实际价值。教师对师生互动的理解存在偏差,往往将许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融入课堂教学环节,整个课堂非常热闹,但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少,同时参与互动的机会不足。这一点不仅导致一部分教学资源被浪费,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挫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只能够闭门造车。
最后,师生互动的形式非常单调和乏味,无法保障互动的广泛性以及一致性。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许多数学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这门学科学习的难度偏大。因此,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难以抽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对不同的互动形式进行优化利用和调整,直接以学生小组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为主体,没有积极落实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为了体现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开展教学实践之前必须要重新定义师生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更好地体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需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严格遵循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创设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和学习的过程之中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时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掌握恰当可行的学习技巧。
其次,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时间,明确前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关注师生互动的具体策略和形式,保障师生互动能够为目标的达成提供更多的依据。师生互动是一个复杂性的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任何互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互动的成效性以及具体价值,分析实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抓住有机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保障后期教学实践活动的针对性,真正地实现优势互补。
最后,教师需要将更多丰富多元的互动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相联系,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以及质量,更好地丰富整个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学有所获,提高个人的综合学习以及教学能力。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来看,师生互动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化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明确不同的互动形式以及互动任务,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此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天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尤为关键,教师需要了解新时代改革背景下师生互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保障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作用及优势。